“今天帮助低保户整理室内卫生,给我加了10分”“我们几个把村口的淤泥清理干净了,也给我们每人加了10分”……甘肃康县岸门口镇贾坝村积分超市前,乡亲们笑吟吟地“晒”成绩、话感受,各自说着助人为乐、参与村集体公益事务的点点滴滴。
日前,康县岸门口镇贾坝村“为村耕耘者”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平台的上线让村民也有了自己的“oa”。
“每天都要核算很多好人好事,然后给乡亲们加分。”贾坝村党支部书记周邦贵边看手机边乐呵呵地说,“主要还能引人向善,调动乡亲们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随着积分制的推广,积分记录和档案管理正逐渐成为村干部的沉重负担。纸质档案漏记、错记在所难免,由此也引发了工作上的矛盾。”康县岸门口镇人大主席、贾坝村包村干部张涛坦言,“数字化工具的优势就在于高效和透明度,乡亲们想查看自己积分就可以随时打开手机了解。通过小程序,我们也可以快速完成提交和审核,从而避免了工作遗漏、滞后等多项问题。”
岸门口镇驻村干部、贾坝村“为村耕耘者”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平台管理员李瑞冬补充说:“我们的积分制平台上还有一个‘村庄大事记’板块,专门记录村内发生的一些大事。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录入的是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环境卫生整治、猕猴桃长势等。这个平台的应用,可以提高群众对村内事务的参与度,并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村耕耘者”平台是以村两委带领村民代表修订的村规民约为基础,建立户主文明积分档案、推行积分制管理、实行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全体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我们每户农户都有一个文明档案,你看庙背社的贾玉金已经积得90分,李坝社黄守均的积分是85分……”岸门口镇镇长王建虎介绍小程序的运行情况时说,“在我们的积分制管理制度中,村民每年通过遵守村规民约、参与产业发展、子女升学等多种方式累积积分,按村民家庭积分占比兑换日常用品,长期的积分还可以按比例参与村集体经济的年终分红。”
王建虎介绍,为了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岸门口镇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引导群众树牢主人翁意识和村庄共同体意识。积分制管理平台上的积分累积不减,参与的事务的越多累计积分就越高,也说明为村庄发展做出的贡献越大,以此增强村民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发群众干事创业、参与建设管理的动力。
岸门口镇张家河村创建的乡村振兴“希望银行”,是乡村数字化积分制管理的一大亮点。“我们的‘希望银行’是新型的村级事务工作管理平台,目前已有65户村民加入,借贷帮扶资金发放6.85万元,乡亲们通过参加集体劳动、公益服务、履行各项任务赚取积分3万元左右。”张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梁广说。
张家河村的“希望银行”是以存、贷、还、投四种运行模式,用资金、积分、劳动、服务四种流通兑换媒介变抽象为具体,将人居环境整治、富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改善、民政关爱服务、闲置资源共享、集体经济积累等工作板块系统融合、量化管理,形成的一套新型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村庄管理体系。
在乡村治理方面,岸门口镇还积极探索创新“村民说事室”“民情茶室”“码上学法”等“微治理”方式,解决群众诉求,实现群众愿望。与此同时,岸门口镇各村社还建立了互助帮扶爱心团队、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文明共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们就是要用简单、透明、实用的数字化积分制,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户户都为人居环境出力,人人参与共同管好村庄建设,推动形成党支部引领、干群齐动、人人参与的‘三位一体’乡村建设管理格局。”岸门口镇党委书记杨新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