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们办事哪有现在这么方便,那会儿养啥种啥都是小打小闹,日子过得也紧,现如今可真不一样喽!”在甘肃省通渭县陇山镇古湾村,村支书南战田感慨,“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只要村民信誉好、肯干,就能被村两委推荐,农行的人就会上门服务办理贷款,不愁发展不好。”
站在古湾村的田埂上,100多亩的黄芪正值盛花期,浅黄的花朵点缀在一片翠绿中,蔚为壮观。南战田介绍,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已投入150万元贷款,扶持全村发展黄芪种植和肉牛养殖,村民们的日子有了很大改善。
一个缩影,折射出一家国有大行的情怀和担当。十年来,农行甘肃省分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发展战略定位,加大资金供给和结构调整力度。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甘肃省分行各项贷款余额1982.81亿元,是2012年末708.01亿元的近三倍。2012年以来,农行甘肃省分行先后投入信贷资金247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产业发展。
梁来忠在宕昌县风景秀丽的官鹅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生意红火。农家客栈有22间条件不错的客房。“前几年,农家客栈仅有10间客房,条件也不好,无法接待大规模旅游团。农行的10万元贷款,让我有资金扩建客栈,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梁来忠喜笑颜开。
鉴于官鹅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村里有许多人经营客栈,但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让村民们踌躇不前。农行陇南分行为梁来忠这样的村民,量身制定农家客栈“产业振兴贷”服务方案,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现在,陇原的乡村更美了,农民富裕了。
十年来,农行甘肃省分行“授鱼”进而“授渔”,实现了对脱贫群众和乡村产业由“输血”到“造血”的帮扶转变。2012年,与省财政厅联合推出惠农贷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农户的欢迎;2017年,推出“陇原农担贷”“特色产业贷”专属产品,用于支持涉农小微企业、优秀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发展农村富民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2019年,创新推出“产业振兴贷”,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2021年以来,全力落实农行总行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绿色生态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结合“甘农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对甘肃省九大产业产销协会企业、“甘味”品牌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建立专班,逐一对接;对69个县域支行逐县制定信贷支持县域发展“一县一方案”,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2014年,农行甘肃省分行荣获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甘肃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
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甘肃省分行“三农”和县域贷款余额为953.69亿元,是2012年末311.34亿元的三倍多。
坐落在古浪县的鑫牧旺农牧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从事奶牛饲养、生鲜牛乳销售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目前奶牛存栏量约1800头,是伊利乳业奶源的重要供应商。
“当面临饲料、人工成本升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等问题时,没想到,我的奶牛还能当抵押物,而且放款时间快,这有效解决了我们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鑫牧旺公司总经理周金柱表示。
农行甘肃省分行结合全省产业发展特点及相关企业资金需求,创新抵押方式,推出“活畜抵押贷款”业务,既能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又能有效降低风险。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甘肃省分行已发放“活畜抵押贷款”2600万元。
十年来,农行甘肃省分行不断完善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专项服务方案、创新信贷产品,精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在转授权上,对纳入“产业振兴贷”方案的小微客户,根据融资需求和经营风控水平,采用“一方案一授权”,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担保方式上,注重第一还款来源,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采用信用方式发放贷款,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在利率优惠上,对普惠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主动让利于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客户群体上,依托“产业振兴贷”,围绕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核心企业上下游等领域客户群体,实行集约化运作、团队化作业,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在线上特色信贷产品上,创新推出“纳税e贷”“结算e贷”“首户e贷”等近10种产品,不断丰富线上金融产品体系,改善金融产品供给。2022年,农行甘肃省分行推出的“普惠e站”更是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站式7天×24小时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
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甘肃省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8.33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37.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