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车、装载车来回穿梭,挖机挥舞“臂膀”开挖土方……7月14日,在隆黄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泸州纳溪段,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作业,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以泸州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为契机,坚持以城市建设攻坚和产业发展攻坚为突破口,现代生态新城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纳溪区依托智慧指挥部数字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行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改造后小区安装智能门禁、车辆牌照识别系统、高清视频监控,引入立体停车、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物业管理系统等,让居民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纳溪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纳溪区坚持“示范带动 更新提升”高质量改造老城,先期对15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以永宁河生态廊道及城市改造项目为撬点,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实现老城保护、文化传承、民生改善和街区复兴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坚持旧城改造的同时,纳溪区高标准做好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推动现代生态新城建设,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必须坚持营城创新,在扩规模、提能级中不断优化发展空间;必须坚持强链补链,在调结构、优体系中不断壮大发展实力……”2021年9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泸州市纳溪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纳溪区委书记谭荣兵为现代生态新城建设绘就美好蓝图。
随着全区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抓落实,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纳溪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现代生态新城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目前,纳溪区城镇化率达47.8%,城市建成区面积扩至27.8平方公里,成功创建2个全国文明村、29个省级“四好村”、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走进位于泸州新经济产业生态园的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生产线正有序运行,20余台智能机器人在不同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在指挥中心平台,生产数据实时跳动,不断刷新。
公司总经理李强介绍,自2018年实现量产后,每月可生产石英晶体谐振器6000万只以上,一名工人创造的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
不仅有高精尖企业,泸州新经济产业生态园还吸引了直播新业态。在四川秋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纳溪本地“网红”吴秋月正在直播间推销纳溪特早茶。“今年2月入驻园区后,园区不仅为我们提供专班服务,还一站式解决直播、品控、物流等问题,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公司总经理黄中平说。
这只是纳溪区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的两个切片。纳溪区在把新经济作为“换道超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同时,大力发展白酒、林竹、特早茶、特色文旅等优势产业。先后获全国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四川省首个大数据融合发展创新区、四川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区)等荣誉。
近年来,纳溪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5 1”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委、市政府七大重点工业产业,成立泸州新经济产业生态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泸州新经济产业生态园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心两带四片”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消费体验、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共享平台、绿色低碳五大新经济形态。截至2021年底,纳溪区数字经济及关联企业达119家。
7月7日,在纳溪区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里,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快速高效运转,高清摄像头回传的视频图像更加直观地将全区治安状况、交通状况等一一展现在平台上,让乡村治安防控和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为让基层治理迈向数字化,纳溪区依托ipv6技术建成市域社会治理智慧指挥中心,打造数据交换、分析决策、综合服务三大应用平台,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升级,全面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群众服务“一端通办”、决策指挥“一屏统揽”。
纳溪区全力推进数字治理的同时,还持续开展“平安细胞”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推出“4311”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207个网格为基座,推动204名政法干警入网格,成立区网格员协会并建立党支部,建立网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小专家团”“首席网格员制度”,建立“三社联动”机制,落实“1小区 1领导 1单位”分片联包,推动“一村(社区)一辅警”规范化建设,结合“人工 智能”,落实“一日两巡”,有效提升信息收集和风险研判效率,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纳溪区实行村(社区)居民小组(网格)、村(社区)、镇(街道)、区四级分级调处制度和四级网格分级调处体系,建立李嬢嬢工作室等8个调解工作室,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6个,灵活运用现场调解、巡回调解、上门调解、预约调解等方式,以最快速度化解群众纠纷,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安防控和群防群治能力。纳溪区连续7年获评“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2021年被命名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成为泸州市唯一入选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