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声述说诗和远方-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马蹄声声述说诗和远方
——内蒙古乌审旗文旅融合促非遗保护发展记事
放大 缩小

夏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察罕苏力德草原天朗气清、绿草如茵,骏马奔驰、琴声悠扬。以“弘扬中华文化·畅游美丽乌审”为主题的鄂尔多斯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乌审走马竞技大赛、旅游那达慕等系列活动,点燃了乌审旗的夏日激情,八方宾客相聚草原,共品文化馨香。

在乌审走马竞技大赛上,来自乌审旗及周边旗县的农牧民驾驭着240多匹乌审走马竞技,上演扣人心弦的马背上的“速度与激情”。

乌审马堪称草原文化的象征。自古以来,乌审人民崇尚乌审马,热衷走马竞技,将驯养走马、骑走马视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荣耀的精神追求。逢年过节举行走马比赛已成为常态,造就了绚丽多彩的乌审走马文化。2019年,乌审旗作为“乌审走马文化之乡”,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乌审走马竞技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7月,乌审走马竞技、内蒙古自治区马术训练基地——乌审走马旅游度假区正式揭牌,开启了弘扬与传承乌审走马文化的新篇章。

乌审非遗大院落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审走马竞技”正式揭牌……细数乌审旗非遗的“家底”,不可谓不丰厚。截至2022年7月底,全旗共有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旗级项目分别有2项、21项、43项、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成果斐然,现分别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旗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31人、78人、166人,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2022年,乌审旗组织开展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传统工艺及创新凯时尊龙的产品展示、乌审走马大赛、“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非遗购物节、传统工艺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乌审旗非遗保护和发展成效,谱写出乌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非遗“牵手”旅游便水到渠成。乌审旗很多乡村旅游点景色宜人,以绚丽多姿的非遗文化为亮点,吸引众多游客走进乡村、走近非遗。其中,察罕苏力德旅游区融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乌审走马竞技,已打造成乌审走马旅游度假区。在乌审旗首届旅游那达慕活动中,展示了安塞腰鼓、马头琴交响乐、准格尔旗漫瀚调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地非遗的独特魅力。

乌审旗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路径,将非遗元素植入各个景区景点,通过“景区+非遗”的形式,把许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文化植入旅游活动之中、植入游客心中,用旅游的“潺潺活水”浇灌非遗的“万顷良田”,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非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乌审旗不断厚植这块精神沃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优秀的文化遗产瑰宝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奔驰的马蹄声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直击人心、响彻草原,似乎在述说着乌审文化中的诗和远方。

背景链接

乌审马是蒙古马的一个品种,也是一种少有的耐力型良种马,新中国成立后被原农业部命名为“乌审马”。 乌审人爱马,更爱赛马,形成了独特的乌审走马文化。“走马”指的是马前进的一种状态。蒙古族将马的行进方式分为“走马”和“奔马”两种,其中“走马”的状态骑行起来更加稳定,适合长途跋涉。能够以这种步态前进的马也可称作“走马”。 乌审旗将大力保护乌审走马传承,进一步发展乌审走马文化,将“蒙古马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曹玉霞 王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