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山区的礼县,山大沟深、地形复杂,道路通行条件一度较差。
当地公安交警部门紧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探索管理模式。近5年来,礼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年下降,走出了一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路子。
一条平安路 倾心去浇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曾是礼县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这里农村道路里程长、线多面广,管理难度很大。
礼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建新,1992年从警校毕业后便到此工作,在一条条泥泞的路上开展交通安全管理。他说:“当时因为路况条件有限、警力不足、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经常发生农用车导致的交通事故。”
这些事故让王建新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农村道路交通。他认为,交通安全,宣传先行。此后整整1年半的时间里,王建新和同事们跑遍了全县的乡镇、村组,入户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有效的宣传,加之对农用车驾驶人的严查严管,使当地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回首过往,王建新很是感慨:“从警30年来,礼县的道路越修越多,条件不断改善,交通事故逐渐减少,唯一不变的是一批批交警人贴心的安全守护。”
筑牢安全线 上下齐发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礼县56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500公里,群众的交通出行环境焕然一新。实现“村村通”后,如何确保“路路安”,成为了摆在礼县公安交警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王建新说:“面对交通安全管理难的状况,我们通过由‘交警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由‘单一化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转变,大幅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礼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专班调查研究,走访乡村群众,召开座谈会,借鉴外省市工作经验,着力推动构建主体在县、管理在镇、延伸到村、触角到组“四位一体”的农村交通安全网格体系。在全县设立了29处“警保合作”劝导站,劝导员除劝导交通违法行为之外,还承担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采集基础信息、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办理车辆保险业务等工作。
交警大队组织民警深入县、乡重点路段,进行实地调查摸底,与交通运输部门紧密协作,全面梳理交通安全风险点并进行集中整改。同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务工务农群体、接送人员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布设智慧网 管理全覆盖
面对新形势下人、车、路的复杂情况,礼县积极探索以科技赋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打造数字化交通管理新模式,将加强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信息化农村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布设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智慧网。
礼县以农村道路智能交通安全管理为重点,政府先后出资430万元,用于安装农村道路视频监控设备,将157处农村劝导站监控设备接入视频专网,实现乡镇交管站与交警大队信息资源共享;在农村道路所有交叉路口处增设监控探头、语音提示器、爆闪灯等设施,新增96处货车违法载人和骑电动车未戴头盔抓拍预警系统,压降因此类行为造成的事故。
礼县永兴派出所把农村劝导站、“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接入综合指挥室,基本实现了辖区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视频全覆盖、管理无缝隙”。
此外,礼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还在辖区国省道、农村主干道布设了人脸识别抓拍与车辆轨迹分析系统,通过前端高清影像设备采集信息,实时掌握辖区内路网的整体运行状态,对进入辖区车辆留存实时数据进行建档,包括车辆属性、车辆数据及主副驾驶人人脸照片,实现专网数据与公安信息网数据实时比对、秒级检索,达到精准防控、打击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