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融养正 化风成俗-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昭融养正 化风成俗
放大 缩小

“正党风、倡廉洁、守德行、扬正气”“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各村镇,文化广场建设标准,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倡树文明新风的标语及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近年来,昭化区结合乡村治理实际,推进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建好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培育农村知客等举措,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建好红白理事会

“理”出农村新风尚

长期以来,农村大操大办、“一事多办”等违规操办酒席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浪费、攀比之风。

为此,昭化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150个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为推动红白事简办、让村民省事省心,各村打造了礼乐、饭厨、知客和理财“一条龙”服务队,由村红白理事会监督和指导,为事主提供规范化办宴服务。

“红白事操办标准和程序根据村情和民意制定,以便于管理和开展服务为原则,不搞‘一刀切’‘一阵风’。”昭化区民政局副局长祝进勇介绍,各镇还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作为村民道德积分的重要指标,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规范酒席操办既让事主省钱省心,又减少了亲友间不必要的人情负担,形成了破除陋习、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如今,村民们对“婚丧从简、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提起红白理事会,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2022年上半年,昭化区农村红白理事会规范服务近300场次,节约办事费用近200万元,礼金每人次平均减少近200元,办红白事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文明简朴新风尚逐步形成,村民对移风易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完善村规与民约

“约”出文明好乡风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村规民约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广泛征求村(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昭化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和完善,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写入规章制度,并公示上墙,确保宴席依规办理。

针对村规民约中存在的内容普通化、执行形式化等突出问题,昭化区创新推行“4684”村规民约管理模式,即坚持党的领导、合法合规等4个原则,确立社会秩序、群众权益等6项重点,执行乡镇把关、司法审核等8大程序,建强责任落实、运行监管等4个机制。此模式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构建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推进村规民约落实见效。

打造乡村“金话筒”

传递时代好声音

日前,昭化区昭化镇乡贤人士义务工作站授牌成立,这是全区建成的第二座乡贤人士义务工作站。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方向。乡贤在重构传统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近年来,昭化区进一步弘扬乡贤文化,乡贤工作站平台在乡村建设、改善民生、谋利桑梓、传承文化、治蜀兴川昭化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昭化区将农村知客培养纳入区委人才工程,推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乡贤进入农村知客队伍,全区已推选50余名农村知客。

昭化区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农村知客培训或技能大赛,编印发放《知客宝典》《知客手册》等学习材料,将党的方针政策、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融入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农村知客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昭化区还将农村知客队伍培育成了义务宣讲队,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促进移风易俗、育化人心。在昭化区农村的宴席上,总能看到农村知客的身影。他们以小品、快板、歌曲、顺口溜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和乡村新风新貌。

在群众的拥护和践行下,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风尚,已在昭化农村大地蔚然成风。

记者 戚原 通讯员 王菲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