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的直流海缆
国信项目储罐施工现场
h171-5兆瓦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在江苏海装下线
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的lng船舶
碧波之上,海天之间,“绿能”涌动。在离岸约70公里的江苏省如东县黄沙洋海域,亚洲首座柔性直流海上风电场265台风机矗立在蔚蓝的大海中,每天能“吐”出904万度电,源源不断点亮万家灯火。在不远处的烂沙洋航道上,一艘艘有“海上超级冷冻车”之称的lng巨轮沿着“新丝路”送来上百万吨蓝金能源,接续为长三角减碳增绿“加气”鼓劲。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开启了低碳新时代。秉持新发展理念,如东正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主动顺应国家能源变革新趋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以风电、lng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构建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多元协同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蔚成“风气”
沿海年平均风速超过7.14米/秒、7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超357瓦/平方米、可利用小时数为2800至3000小时……四季不间断的海风,为如东吹来用之不竭的优质能源。从2004年起,如东利用沿海风力资源富集区的优势,着力推进风电资源开发,一条绿色能源带逐步在这里诞生、发展、成型。时至今日,如东已建成三峡、国家电投等30座风电场,总装机规模560万千瓦,累计并网发电超380亿千瓦时。
坐拥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如东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截至2021年年底,如东地区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长度,分别达到103.4公里、665公里、762公里,其中65%以上涉及服务风电消纳。这条“空中走廊”从如东沿海出发,实现“绿能”外送,预计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156.8亿千瓦时清洁电力,接近如东全社会用电总量的2倍,相当于节约标煤548.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82万吨、二氧化硫5.49万吨。
立足自身海洋资源禀赋,如东坚持“风电 lng”双轮驱动。lng即液化天然气,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具有“减碳、降碳”的过渡作用。近年来,如东先后在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上引入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工程等4个重大能源项目。其中,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是岛上首个且最大的能源项目,2011年投产至今累计接卸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30船、约4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外输天然气总量超620亿立方米,约替代标煤8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800万吨。
打造千亿级国家级能源岛,如东底气十足。“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经过2次扩建扩容,目前气化、存储能力已达到1000万吨/年,国信项目3座储罐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协鑫项目预计年内全面开工,这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后,阳光岛lng年接卸周转能力将突破2000万吨,年应税销售将超过1000亿元。”如东县发改委总工程师周华表示,从能源带到能源岛,“绿色”“低碳”已成为如东最亮眼的名片。
链式崛起
去年5月22日,h171-5兆瓦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在江苏海装下线,在国内率先实现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去年12月25日,我国首个远海风电经直流送出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项目采用的±400千伏柔性直流海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用好资源“聚宝盆”,端起绿色“金饭碗”,如东海上风电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熠熠生辉。
从资源开发到装备制造,以资源带投资、以投资促产业、以产业推转型,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全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东的链式产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如东小洋口风电产业园、如东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三大基地目前已集聚风电、lng上下游企业超80家,去年全产业板块应税销售1169.7亿元,同比增长46.79%,成为全县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风电领域,如东拥有上海电气、江苏海装为代表的整机制造企业,重通成飞、海力风电、国科智能、九鼎新材料等配套装备制造企业,以及中天海洋、韩通海洋水建、中交三航等工程建设单位,还配套建有国内首个风电专用码头——小洋口风电母港,基本形成以风机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为主,包括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等在内的风电全产业体系,去年共实现应税销售650亿元,同比增长62%。
在lng领域,如东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lng集散地。今年一季度,如东进口lng180万吨,进口额99.45亿元,同比增长70.1%。“十四五”期间,如东将进一步大力发展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lng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力争在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争当能源绿色转型典范。
逐梦蓝海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如东位列其中。按试点要求,如东要在2023年前,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工商业厂房和农村屋顶建成光伏发电比例分别达到50%、40%、30%和20%。对标要求,如东正积极部署“十四五”光伏规划编制工作,经初步测算,光伏规划容量将超过500万千瓦。“双碳”目标引领下,如东清洁能源产业蓝图更为壮阔。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绿色能源发展方向,氢能被“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列为未来技术与创业创新重点领域。去年9月6日,如东县政府、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氢能产业链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各方将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联合建设“可再生绿氢供应基地”与“氢能关键装备研发、制造、运营示范基地”,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
去年年底,如东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全面达成战略凯时kb官网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零碳能源中心”落地,具体包括储能中心——重力加速储能项目、氢能中心——可再生绿氢制合成氨技术、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未来城市虚拟电厂等,三方将围绕如东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零碳示范”应用场景,打造零碳城市、零碳乡村、零碳企业等样板项目。
“双碳”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赛道上,如东将牢牢锁定“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着力构建“风、光、气、储、氢”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如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