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再刷小麦单产纪录-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延津再刷小麦单产纪录
放大 缩小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布消息:“在河南延津小麦千亩示范方,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测产正在进行,5亩多小麦经过实收称重,平均亩产高达1814.24斤,创造了全国千亩示范方的高产纪录,对全国的小麦生产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延津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延津县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靠实在的措施、实在的数字一次次刷新着小麦单产的纪录,一次次擦亮“中国第一麦”的金字招牌,为全国粮食安全不断作出新贡献。

延津县坚持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压舱石”。为克服去年涝灾造成的晚播影响,延津县通过开展“科技壮苗”行动,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加强技术指导,全面调查分析苗情长势、土壤墒情,先后印发春季麦田管理、施肥管理、中后期病虫草害管理等技术指导意见,采取县级专家包乡、技术骨干包村形式进行现场指导、室内培训,及时为农户答疑解惑。加强统防统治,密切关注倒春寒、病虫害等影响夏粮丰收的主要问题,投入791万元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完成全县所有麦田普防两遍。加强智能化建设,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数字大田种植领域农业试点县创建,建立13个病情、苗情、虫情、墒情为一体的“四情”监测站,打造可视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为了建好高标准农田,打造高产“聚宝盆”,延津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不断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提高耕地综合利用效率。围绕土地效能,实施高产创建。累计投入9.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农业“田”网,农民种植条件大幅度改善,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围绕减损防损,加快恢复重建。实施ⅱ类、ⅲ类水毁高标准恢复重建项目,其中ⅲ类水毁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6万亩,ⅱ类水毁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1.22万亩,总投资1.15亿元,6月底全部建设完成。围绕土地流转,实现带农增收。探索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开展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经营等社会化服务。其中小渭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共2000亩,合作社采用托管模式,统一管理,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带农增收效果显著。

延津县实施“3 4 n”服务模式,全力保障麦收工作,当好麦收“田保姆”。延津县通过发布“一封信”(致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封信),制定“一图”(农机作业分布图)、“一表”(外出务工人员或无劳动能力家庭帮扶服务对接信息统计表),对全县排查出的213户无劳动能力及外出务工家庭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确保颗粒归仓。延津县扎实开展四项服务,加强跨区作业服务。依托货运车辆综合服务区,对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施行“五免费”政策,认真落实每天一次核酸、固定封闭场所、上门送餐服务、扫码闭环作业“四件事”。统筹农机调度服务上,借助新乡市智慧农机管理调度平台,建立农机手作业微信群,及时发布作业信息,确保收割机与地块精准对接、科学调度。落实机具保供服务方面,备齐备足作业机具零配件和油料,确保农机供应、维修保养有序开展。完善应急管理服务方面,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成立“三夏”机收应急工作专班和服务队,有效预防和应对极端天气、生产安全等突发情况。延津县先进的服务手段,周到的服务措施,高效的作业条件为今年小麦的丰产丰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记者 李向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