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举行“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山东“链长制”推进情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山东省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全、规模总量大,对稳定全省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但近几年,受百年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各国纷纷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性措施”减少对外依赖,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表示,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工作,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山东省将从建章立制、系统谋划、协同推进、联系服务4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
切实抓好建章立制,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模式。去年年初,山东启动了“链长制”工作的研究探索,经过反复几轮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链长制”工作方案逐步清晰,各项制度设计日渐成熟。去年4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36号),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四大机制。今年以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提请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链长”。近日,又进一步细化实化了“链长制”运行的30条具体措施,现已经印发实施。
切实抓好系统谋划,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去年以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九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急需突破短板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
切实抓好协同推进,积极凝聚跨部门跨层级合力。群策群力、协同推动是确保“链长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对接。目前,已联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需求269项、高端人才需求254人、高校高职毕业生需求1.6万余人。
切实抓好联系服务,努力打造最好最优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抓好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一方面,全面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通过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成立了8个联系服务组,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一线办公”,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通供应链堵点,解决资金链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