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造富”百姓-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特色产业“造富”百姓
——甘肃漳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放大 缩小

漳县药农采挖中药材 通讯员 林铂峰摄

漳县新寺镇永利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 通讯员 林铂峰摄

(上接第一版)

“前段时间种植的豆角全部售出了,现在正在收获白菜。”新寺镇永利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育芳一边组织群众采摘,一边告诉记者一行,今年种植的200多亩豆角收入近300万元,100多亩白菜收获完,预计收入40万元以上。在王育芳的带动下,周边150多名群众实现务工增收,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

漳县按照“全县多元、一乡一业”的思路,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在金钟、石川等乡镇种植当归、党参、柴胡等中药材19万亩;在三岔、新寺等乡镇,建成黑木耳生产基地8个,木耳年挂棒量1000多万棒,年产值6500万元以上;在以武阳、新寺两个万亩基地核心,形成了覆盖11个乡镇的蔬菜种植格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建成智能化育苗基地1200平方米。

在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工人们忙着挤压、套袋,生产线上成吨的青冈木屑变为一根根圆柱形木耳菌棒,经过灭菌、接种,菌棒被送至培养室培育木耳菌丝。

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是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打造的重要产业园区,鑫源菌业是引进落地建设的产业项目之一。目前,产业园已建成金耳基地40亩,生产大棚11栋;黑木耳基地102亩,黑木耳生产大棚66座、晾晒棚33座,可容纳菌棒132万棒,并建成年产1000万根菌棒的生产线一条,带动周边4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漳县深入实施“产业富县”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水果玉米深受市场欢迎。野生淫羊藿成功实现移植驯化,试点推广种植2000亩。牧草种植、规模养殖持续扩群增量,畜禽存栏量大幅提升。随着甘肃佛慈制药、陇西一方制药、兰州鑫源菌业等一批优秀企业的引入,三岔镇产业园、艾康沙棘、工业园区等一批独具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实施见效,激发起了追赶发展的蓬勃动力。

“合作社建成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发展养殖路径,扩大养殖规模,将合作社建成了标准养殖场,平均每年累计实现务工人数达到500多人次。”漳县塬上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强说。漳县塬上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建成大型养殖圈舍2座、隔离圈舍1座、青贮池1处、饲料棚1座,吸纳200多户群众入股,年底按8%保底分红。

漳县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扶持壮大特色产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 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引进龙头企业达到25家,吸纳就业人数3200余人;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915家,引导建成家庭农场49个,总注册资金达到18.5亿元,成员达1.59万人,吸纳带动农户3.73万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盐井的井盐、东泉的土蜂蜜、新寺的甜黄瓜、三岔的黑木耳、大草滩的当归顶呱呱……”说起漳县的特色产品,一段顺口溜从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斌的口里脱口而出。漳县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降水和土壤等条件,域内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种山珍野味如蕨菜、沙棘、木耳、羊肚菌、乌龙头、土蜂蜜等更是著名的陇上“甘味”。

漳县围绕“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全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持续打造“甘味”品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博会、兰洽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开展区域品牌展销、对接洽谈、宣传推介,有力推进沙棘、紫斑牡丹、木耳等产品的销售。

如今的漳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幸福图景正徐徐展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