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市”而为闯新路-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顺“市”而为闯新路
——安徽潜山撤县设市四周年发展纪实
放大 缩小

潜山市内高铁、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通讯员 储北平摄

在安徽省潜山市,无数希望向阳生长,无数梦想破茧成蝶。2018年8月,潜山成为“县改市”重启以来全省首个获批的县级市,也是全国首个以旅游特色县获批的县级市。四年来,潜山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强化创新 抓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向集群化发展。围绕“百亿产业、十亿企业”,打造医药健康、机械机电、刷业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投资100亿元的天劲新能源、30亿元的稀土永磁器件产业园、20亿元的新大奥储能电池等项目签约,投资100亿元的正威潜阳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58亿元的慧儒铜箔一期即将竣工投产。

旅游向全域化迈进。以天柱山为龙头,发展“山水农林 ”“美丽乡村 ”“生态康养 ”等旅游新业态,精品民宿、研学旅行、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异军突起,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超7万人,年旅游收入达百亿元。潜山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

农业向现代化推进。发展瓜蒌、茶叶、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近44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145个。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智慧农业蓬勃发展,相继获评国家瓜蒌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突出协调 抓城乡融合发展

潜山全力打造“山水花园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近年来,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品质提升,新改建城市道路65公里,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25个。总投资34亿元、占地1300亩的雪湖公园即将开放,文化公园、二乔公园、潜水绿道银滩生态环廊等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建成开放。

潜山建成28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示范点和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以打造“绿色 特色”块状经济为支撑,创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试点,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获5000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资金支持。潜山荣获首批全国美丽乡村优秀城市、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

潜山坚持城乡发展、基础先行,加快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由“便民”向“富民”转变。“十三五”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3653公里,路网密度达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迈进“高铁 高速”新时代;治理中小河流171公里,6万山区群众告别“小水电”,光纤和4g网络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紧扣绿色 抓生态文明建设

筑牢生态屏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五保四建三回来”河长制新路径全省推广。近年来,全市关停取缔环保问题企业600余家,乡镇污水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升至92.8%。

做强绿色经济。围绕能耗“双控”“双碳”目标,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全市光伏电站、水电站年发电量超2亿千瓦时。严把工业项目落地环评关,累计取缔“散乱污”企业235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顺利完成,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持开放 抓外引内培结合

潜山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顶格协调、顶格推进、顶格服务。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县级班子领导任产业链招商组组长,相继与正威集团、北京同仁堂、吉利集团等龙头企业洽谈合作,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132亿元;推进资本招商,与华安证券合作设立3亿元投资基金;投资58亿的慧儒铜箔项目实现21天签约、30天拿地、40天开工、156天封顶,不断刷新“潜山速度”。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潜山与江苏省溧阳市、浙江省桐庐县缔结长三角友好城市;经开区与上海青浦区共建合作,引进专业资本、人才、技术团队建设、运营沪潜医药健康产业园,打造长三角医药产业发展“飞地”。天柱山“俄罗斯村”每年吸引大量俄罗斯等国外游客常驻练功养生,成为天柱山走向世界的桥梁。

加强金融保障。坚持做大潜润集团、天柱山旅游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其中潜润集团累计获批融资133亿元,有力破解城市建设资金投入难题。全力深化国有资产和资本改革,共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4.65亿元、专项债38.53亿元和ppp项目6个、45亿元,有力促进了潜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共享 抓民生福祉提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8.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至1.32万元,绝对贫困全面消除,顺利摘掉“贫困县”帽子。建立健全防返贫工作机制,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799个、安排使用衔接资金2.76亿元。

统筹发展与安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始终保持“无风险区”。将心比心抓实信访工作,信访总量同比下降。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态势。该市连续13年获评省级平安市。

倾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实施暖民心十大行动和各项民生工程,总投资6.8亿元的市立医院新区全面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同病同保障”凯时尊龙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成功创建安徽省卫生城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6%,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7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储北平 徐伟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