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兰州市红古区“社工委”组织驻守干部,通过“双报到”方式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宣传浸润文明“底色”
华龙街道龙盛社区“社工委”和驻守干部按照创建标准,深入辖区内小区、商铺、重点场所,将宣传材料发放给商户、居民并推广至居民微信群,讲解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全力营造诚信、友善、整洁的良好环境。
“我们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积极参与维护公共秩序、助力交通引导、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把文明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卢继贤介绍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投身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活动中,浸润文明底色,为创城贡献力量。目前,组织全区75家单位300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禁毒禁赌、食品安全、抵制高价彩礼等创文主题宣传活动260余场次,发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问卷调查表1000余份,制作公益广告300余块,发放各类宣传彩页5000余份,在53个物业小区、15个窗口单位、12个主要路段滚动播放创文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音频资料,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参与率。
治理雕琢文明“本色”
在这场文明创建“长跑”中,社区“社工委”将环境卫生整治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有机融合。随处可见“社工委”成员和驻守干部们手持铁铲、喷水壶、笤帚的劳动身影,真正落实“发现一处、清理一处”的工作标准。同时,工作人员还对辖区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等无序停放、居民楼院乱堆乱放杂物等进行了整治。
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红古区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法治建设、文明出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十四大提升”行动。先后开展“小手拉大手”创文主题宣传活动120余次,劝导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0余起,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8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135份,整治出店经营291处,清理各类广告564处,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4处、2792平方米。围绕“精品红古”建设,修补破损路面14处、维修更换损毁路灯35个,清理老旧小区、集贸市场乱堆杂物120余吨,更换投放垃圾桶100余组,通过集中清理整治,城市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志愿服务提升文明“亮色”
为应对疫情影响,社区“社工委”以点带面,凝聚驻守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在积极开展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环境消杀、小区值守和引导居民科学防疫、健康居家的同时,同步做好志愿服务。目前,各小区垃圾清运、卫生死角清理等各项工作正常持续开展,人流量较多的路段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劝导持续进行。志愿者主动提醒过往行人注意来往车辆,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提醒和劝阻,倡导居民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做到文明礼让、安全出行。
此外,为有效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红古区还制定了《红古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先后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50余场次,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