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传千年,水韵禹城谱新篇。近年来,山东德州禹城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崛起,特别是医养健康产业,近3年产值平均增速超过20%。
截至2021年年底,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营业收入增长10.7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9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62%,禹城市交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禹城市重点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玉米链、小麦链、大豆链、奶链、医药链五大链条和五个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玉米链”,聚焦玉米全株化利用,打造“中国功能糖谷”。禹城市每年可生产各类功能糖类产品150万吨,产品份额占国内市场75%、国际市场35%。目前,禹城正深入推进“中国功能糖谷”二次创业,依托原料优势,完善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产业链,助力医养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保龄宝新上四大类功能糖项目,其中赤藓糖醇、阿洛酮糖项目位居全球单体前列,成为全国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百龙创园入选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管理体系,德州市唯一。
“小麦链”,以“吨半粮”工程为依托,打造“中国优质小麦之乡”。高标准建设10万亩“吨半粮”生产核心区,力争5年内建成70万亩“吨半粮”高产示范区,形成18亿斤粮食产量。今年小麦最高亩产达816.7公斤,创历史新高。依托五得利、麦香园等企业,形成优质小麦种植、面粉精加工、食品烘焙、旅游体验全产业链。“北纬37度优质小麦”被评为国家沿黄优质小麦产业集群。五得利新上年加工51.1万吨小麦项目,已完成备案,今年开工建设。
“大豆链”,聚焦“复合种植 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新高地。禹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全国第4、占全省10%。禹城市大豆分离蛋白全国占有率达30%,实现了从育种种植、油料加工、蛋白加工,到生产高端蛋白粉、素肉、大豆肽饮料的转变,入选全国沿黄大豆产业集群。禹城市现有大豆制品精深加工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禹王集团是全球少有的实现大豆产业链向医药领域延伸的企业。德州市探索从种植、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全程“不断链”模式。明确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育繁推示范区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亩300元的种植补贴;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农机给予财政补助。
“奶链”,聚焦“特色奶业 旅游”,打造中国奶业新区。突出“全产业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培植起了一个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为一体的“种养加”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东君乳业集团。依托东君乳业和君君乳酪,建成集农牧、养殖、加工、沼气发电、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奶业循环产业链,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东君乳业是我国率先通过欧盟标准化体系认证的有机奶产品制造企业,今年投资11亿元新上的奶酪项目,建成后预计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
“医药链”,以现代医药产业园为载体,聚焦高端前沿,打造鲁北现代医药示范基地。目前已吸引10余家知名药企入驻,可就地实现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上下游产业链。艾兰药业今年8条生产线全部试生产,达产后年产能600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抗肿瘤药物研发国内领先,自研抗菌新药——特比奈芬,占国际市场的70%。总投资8亿元的省重大项目山东宝乐多兽药,全部达产后市场占有率预计突破10%。厚德精诚医药产业园开工建设。9月1日,禹城市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签约,建设总投资30亿元、用地1600亩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