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生态之笔 绘美丽灌云-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执生态之笔 绘美丽灌云
放大 缩小

灌云杨集镇后三村 通讯员 夏兴俭摄

一条条柏油路平坦干净,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社区“零碳”共享配电房顶上的光伏板熠熠生辉,千亩荷园长廊边漫步的村民脸上更是洋溢着笑意……正逢金秋时节,江苏省灌云县侍庄街道瓦房村,一位归乡省亲的侍姓村民感慨十年来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清洁充足的电力,不仅点亮了更多返乡村民的家,绿色低碳,更是开启了当地群众生态宜居的幸福新生活。像这样的村(社),在灌云13个镇(街)比比皆是。

连日来,灌云多名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的志愿者、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纷纷表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近20年经历的环保志愿者陈迪海感受颇深:“连云港沿海地区拥有大面积的滩涂、海滨湿地,是山海相间的美丽海滨城市。但是,湿地和山中鸟类被猎捕人非法捕捉、非法交易现象也时有所见。看到潮河湾湿地出现一窝猴面鹰的报道后,我很振奋。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工作的意义。”

同样深切感受到这一明显变化的,还有灌云县摄影家协会被誉为“鸟叔”的摄影人胡必富。“十年前想拍点野生鸟类的片子,除了大伊山就没个去处,如今好了,灌云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在几大生态景区,甚至是在成片的农田里,能拍到的鸟的种类越来越多,基本上每年都能发现和拍到新品种的鸟。”

海河安澜,江苏名特产品种“四腮鲈鱼”重现开山岛海域;候鸟归来,伊芦山、东陬山和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白鹭、丹顶鹤飞舞,变身“鸟的天堂”;物种频增,北方难得一见的濒危物种猴面鹰现身潮河湾生态湿地;只此青绿,以“一座佛、两棵树、三朵花、四季景”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沧桑巨变”让游客流连忘返……这十年,从东部的黄海之滨到西部的岗岭地带,从南部的新沂河风光带到北部的古泊善后河水生态,灌云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海边长大的“船老大”陈志刚对这十年燕尾港海洋生态的变化看在眼里,“以前很多化工企业的无序排放对海洋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国家采取的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海况越来越好,今年是江苏被列为伏休期间毛虾专项(特许)捕捞唯一试点省份的第二年,毛虾产量超出预期。”除了渔民,毛虾收购、加工企业,蔬菜销售商和宾馆酒店外,受益于小毛虾捕捞业的还有长途运输、加冰、加水、加油等服务行业,给全镇带来的联动收益预计将超过两亿元。

生态环境之变最直观的表现,是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灌云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尹如春说,随着潮河湾被打造成生态湿地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条件,潮河湾湿地动物多样性成为一大特色。在近70种鸟类中,包括小天鹅、大天鹅、白额雁和草鸮4种二级保护鸟类。另外,这里还有约16种鱼类、8种兽类、6种两栖类和11种爬行类动物。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让这里成为很多候鸟越冬的栖息地,丹顶鹤、白鹭和山民和谐相处,展示着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伊芦山景区负责人颜卫表示,今后的工作中,将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根植心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为山林好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灌云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交出了一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成绩单,让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灌云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大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

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夏兴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