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的葡萄、鲜艳诱人的火龙果、脆甜爽口的冬枣、颗粒饱满的七彩稻……金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西坪村一派丰收景象,五彩田园绘就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西坪村围绕“鼎出西坪 五彩田园”建设主题,锚定“党建引领、产旅融合、共同缔造、全面振兴”总体目标,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路径抓手,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与绿色发展村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奋力书写“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因地制宜 赋能乡村振兴
1992年,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楚鼎出土于西坪村,现作为镇馆之宝珍藏于襄阳市博物馆。
西坪村村支书梁涛介绍:“楚鼎出土后,我们西坪村一带被专家认定为楚国发源地。我们以历史渊源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掘早期楚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以‘沧桑沮水、楚人故乡’为主题的楚源文化展览馆,展现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西坪村,引人注目的还有田里一幅幅彩色的稻田画。
西坪村平均海拔300米,沮水穿村而过,土地肥沃,被誉为保康的“鱼米之乡”。2021年,马良镇组织相关人员到四川农科院实地考察“七彩稻”项目后,决定引入在西坪村试种。如今,西坪村“七彩稻”种植基地的观光带动效益已初步显现。今年暑期以来,基地已带动旅游消费近百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500元。
完善设施 共建美丽乡村
一边是群山起伏、民居错落,一边是沮河穿流、田园缤纷。如今的西坪村,把楚文化之根种在稻田里、绘在画卷里、藏在小屋里、砌在墙坎里、刻在骨子里,勾勒出一幅多彩的乡村画卷。
既要村民富,又要村庄美。西坪村不断改善村庄环境,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改扩建村委会、建设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扩修村级公路、整修堰塘堰口、新修泵站、改造水渠、铺设自来水管道……多项硬件升级工程相继实施,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前几年,西坪村下大力气对河边、路边进行环境整治,今年又着力开展庭院美化、“小三园”建设等工作。村委会充分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与村民按6:4的比例分担建设费用,并引导村民投工投劳,推动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我们引导村民参与建设,让他们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听取民意,我们将各方对试点建设的意见建议集中公开讨论,制定了农户出资建设补贴标准。截至目前,农户累计出资超过百万元,多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无偿出工出地,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梁涛说。
多产融合 促进增收致富
西坪村党支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拓创新谋发展。梁涛曾带领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多次赴潜江、宜城、荆门、随州等地实地考察调研,谋划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致富产业。
“我们坚持组织领导、党员引导和群众主导,让群众当家作主,推行‘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2家专业合作社、1个瓜果种植基地,依托800亩的西坪生态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游客能够尝冷水米、吃小龙虾、采应季瓜果,享受西坪村之旅。”梁涛介绍,近年来,村里带领村民美化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如今,西坪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对传统农业进行结构调整,在生态园内发展小龙虾120亩、葡萄150亩、西瓜150亩、生态冷水米200亩,草莓、火龙果、冬枣等近200亩,打造了奶油草莓、紫晶葡萄、无籽西瓜、红心火龙果等远近闻名的优质品牌,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成果、季季年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