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红马甲,责系千万家。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有这样一支队伍,奔走于街头巷尾,穿行在楼栋之间,推动群众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收集、隐患在网格排查、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使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这一最小治理单元发挥最大效能。
抓早抓小防患未然
日前,延平区四鹤街道延福社区新任三级网格员唐玉英在例行日常走访巡查服务群众时,发现社区1幢二单元一起因违章扩建引发的邻里纠纷。先行调解无果后,唐玉英立即用手持智能终端“网格e通”app将情况进行了上报。经层层上报,最终,各级网格员协同四鹤执法中队及时上门进行劝导和整治,教育了违章扩建者,化解了矛盾。
四鹤街道综治办干事张金玉介绍:“四鹤街道人口稠密,治理难度大。我们特别选聘了15名专职网格员与180名三级网格员,发挥他们情况熟、信息灵的优势,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疫情防控、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生态环境巡查、公共服务代办等工作。”
延平区专职网格员严格落实巡查走访制度,每日对所负责的辖区进行巡查走访,查看辖区环境卫生状况,倾听民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走访;每月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租住户、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家庭、重点人员家庭等进行登门走访。对于排查发现的暂不能解决的问题,网格员会进行汇总、上报,发挥好网格“探测器”“安全阀”的作用。
智慧联动共治共享
在延平区来舟镇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室,专职网格员王娟常常通过连麦与各村(居)的三级网格员沟通村情。王娟曾协助镇政府采集录入人口普查信息,对镇村情况较为熟悉。今年9月被选聘为镇综治中心的专职网格员后,她每天都会下村走访、致电村干部了解村情民意,并将信息录入网格化管理平台。
网格化管理平台上有人口检索、楼栋采集、事件处理、公文流转、绩效考核、智能监控等模块。网格员可在前期大量基础数据录入的基础上,实现实时对接、双向互通、及时更新。“网格e通”app作为移动服务平台,具备在线办公、视频交流等功能,网格员可通过它快速上报各类事件,进而分流、处置,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聚类效应,变解决问题“独角戏”为“交响曲”。
“网”尽百姓事,情在“格”中系。延平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于今年7月20日启动,9月1日进入常态化运行,网格员共排查录入事件10752件,走访重点人员8950人次。事项处置遵循“采办分离”原则,按照“网格吹哨—分级转办—处置反馈—考核评价—事件归档”的流程,能就地解决的立即办理,不能解决的逐级向上推送,推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事项快速流转、问题闭环处理。
务实为要配强“前哨”
每天上午8点,延平区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对各乡镇(街道)专职网格员开展压力测试,并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对当天专职网格员平台在线率、事件录入、重点人员走访、巡查记录等情况进行实时督促。
如何建强网格员队伍?延平区的思路是“配额要科学,责任要压实,操作要熟练”。
根据辖区实际,延平区先后出台《南平市延平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延平区专职网格管理员、三级网格员选聘管理暂行办法》,以“街巷定界、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无缝覆盖、动态调整”为原则,划分三级网格,建立健全“全区一张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目前,全区318个村(居)均已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并按照人口比例配备了124名专职网格员和2050名三级网格员。区综治中心通过区、乡(镇)、村(居)三级综治视联网信息系统,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技术答疑和即时调度,有效提升了网格员的能力素质。
记者手记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延平区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促进“快速便捷,共治共享”,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恰如延平区政法委副书记杨邦宁所言:“网格管理有利于推进基层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为‘平安延平’建设亮底色、赋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