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发展的应有之义。王刚对此感触良多,多年来,阿克苏地区赓续“柯柯牙精神”,接续实施以“五个百万亩”为主的荒漠绿化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地区国土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3.35%提高到9.04%,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各族群众尽享绿色生态福利。王刚说,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特别是更加突出科学节水蓄水调水,开源节流增效多管齐下,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奋力谱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王刚说,阿克苏地区始终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突出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全力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十年间,地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5.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参保人数达243万,新增暖心住房30.2万户。阿克苏地区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政策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如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暖心画卷已全面铺展。今后,要按照党的二十大规划蓝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人民利益铭记于心、付诸行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惠民工程,大办民生实事好事,赋予经济发展更多政治内涵,让各族群众尽享发展成果,让生活在阿克苏的群众笑靥如花。
金银财富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王刚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一个现实课题、一条重要主线。阿克苏地区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从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库尔班·尼亚孜、在患难中结下深情厚谊的“核桃兄弟”到种下“同心树”的“王三街”……阿克苏大地上处处都有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阿克苏地区将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持续深入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各项工作,把“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载体引向深入,全面增进“五个认同”,全面推进“五个互嵌”,引导阿克苏各族人民在新的赶考路上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紧紧相拥、同心筑梦。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王刚说,一直以来,阿克苏地区坚持以“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为关键,不断讲好新疆故事、繁荣文化事业、强化阵地建设,努力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十年来,阿克苏地区建成了以“四馆一中心”为龙头,县(市)博物馆、纪念馆,乡村文化站(中心)、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融合地区诸多非物质文化元素创作了《千年之约·梦幻龟兹》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地区启动了龟兹历史文化旅游区5a级创建等工作,深入挖掘历史遗迹、文物实物、文化遗存的中华文化内涵,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发挥其证史、资政、育人作用,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初心使命的再宣示,这是接续奋斗的再出发。王刚说,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深刻内涵,做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传达给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动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