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吉林省珲春市板石镇新农村豆荚渐鼓,稻浪飘香,一个个光鲜红润的蜜寒桃挂满枝头,诱人的果香飘满果园,一派丰收景象。
这充满生机的蜜寒桃大棚是新农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以产业兴村富民的生动写照。这一切都是在“80后”村党支部书记昌忠亮的带领下实现的。
2020年,新农村党支部书记昌忠亮在大连市考察时,看中了蜜寒桃产业。他多次咨询农业专家,研判引进蜜寒桃的可行性。在得到新农村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宜种植蜜寒桃的结论后,昌忠亮引进了500棵蜜寒桃树,替代了反季蔬菜种植。
过去,新农村人收入来源主要是在村种地、农闲打零工、反季蔬菜种植,村集体收入并不稳定。现在,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绿色稻米种植的香兰、忠杰、穗丰等3个专业农场,珲春市绿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珲春市绿然藏香猪养殖基地等。
2010年5月,昌忠亮从海南返回家乡板石镇新农村从事种植业,承包了50公顷土地,当年利润达到30万元。2017年3月,由昌忠亮等5人发起,成立了珲春市绿然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现已有41户加入合作社。2019年—2022年,合作社累计投入100万元,拓展项目,养殖1500只朗德鹅、200头藏香猪、10万尾淡水鱼等,并依傍塌陷湖面建立绿然养殖专业合作社,向着种植、养殖、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方向发展。
2020年起,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昌忠亮与村委会研究决定,在扶贫产业大棚里面引进抗寒新品种蜜寒桃。品种由野生毛桃选育而成,能耐低温零下32℃无冻害。成熟早,个头大,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大的可达500克;果皮粉白色至深粉色,果肉略带红色,口感浓香脆甜,桃味浓郁,有野生毛桃的自然风味。2021年收获2500公斤,收入5万元。今年是盛果期,产量预计达到5000公斤,收入10万元。今年又增加了600棵幼苗,丰产期总量可以达到1万公斤左右。
昌忠亮常说,产业发展要有思路,致富增收要有门路。新农村目前拥有两大帮扶产业项目,投入100万元发展的蔬菜大棚项目,2021年收益为1.9万元;投入4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2021年收益为3.38万元。新农村基础设施齐全,已经完成旱厕改造149户,村民饮用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源地一处,符合水源地管护要求。电力设施完备,全村村民均通生活用电,通信网络畅通。
2021年,全村机耕路硬化达到5.5千米,铺设沥青路4千米,安装路灯38盏。新农村全面落实应保尽保兜底保障政策,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56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20元。新农村设有34个标准化垃圾箱、1处固定垃圾收集点,垃圾处置做到了日产日清。
在昌忠亮的带领下,村里2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还带动发展了年耕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0户。2021年,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万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
人物简介
昌忠亮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生产经营模式了然于心。自返乡创业后,昌忠亮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养业。2017年,昌忠亮发动52户农户,集资80万元,成立绿然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昌忠亮种植水稻30公顷,饲养鸡、鸭、朗德鹅等,并依托塌陷湖建立餐饮山庄,成立了绿然农家乐园,实现了向集种植、养殖、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方向发展的新格局。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新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