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陇中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耕地面积大,是粮食和中药材等的重要产区。近年来,群众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撂荒,导致农业发展受限,农民增收渠道减少。
定西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史炬炜说:“定西市从根源上破解问题,寻找适合农村现状的途径,推进综合耕地综合治理,提升土地有效利用水平,让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通渭县陇川镇海拔低,气候温润,是粮食种植适宜区。近年来,群众大量外出,留守的群众在川河地带发展苹果产业,山上大量的耕地荒芜。
通渭县发出“不让一亩土地闲置”的号召,实施耕地整治项目,将撂荒地整治和农业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等相结合,延长乡村振兴阵地。
李岘村的情况更为严重,满山良田“休眠”。“今年响应镇政府和村委会号召,我复垦了10亩撂荒地,全部种上了玉米,长势很好,按正常亩产算,收入能在两万元以上。”李岘村村民何写春说。
“我们村共整治撂荒土地460亩,引进大户流转300亩,村集体兜底50多亩,不让一亩土地闲置。”李岘村党支部书记王景元介绍。
临洮县地处洮河下游的黄土丘陵区,县域内丘陵遍地。土地碎片化加上收入低,村民外出务工,大量土地荒芜闲置。
临洮县建立农民产业合作社体系,成立农机服务队,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机服务队队长,保护耕地,护航农业。目前,全县共有农机服务队52支,323个行政村由村两委领办成立富民产业合作社,开展撂荒地托管服务、耕种收全覆盖机械化托管服务。
不仅临洮,还有陇西。陇西县通安驿镇西岔村村民马强家中缺少劳动力,部分耕地一直荒芜。今年,他把家里的荒地托管给了陇西县马亮家庭农场,“我家的十几亩地荒了五六年了,今年托管给了家庭农场,坐着等收成,闲置的土地‘生出金子’。”
马强家“坐着等收成”的好事,得益于陇西县加快培育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恢复保护耕地的好政策。
定西市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对症下药解结,见招拆招赋能,荒地变良田,良田种好粮,让闲置土地“涅槃”生金,使得沃野千里付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