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对接”谋产业 “一县一团”助发展-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双向对接”谋产业 “一县一团”助发展
——广西三江抓好科技特派团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放大 缩小

“感谢国家科技特派团多次来到大树村指导工作,还给我们免费发放了800只鳖苗。现在村上既种稻,又养鱼,还养鳖,生活越过越有盼头了。”近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大树村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里,一只只鲜嫩肥美的黄沙鳖在稻田里游来游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唐麟看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兴奋地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广西三江团专家成员说。

今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个部门以“一县一团”的方式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深入基层一线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帮带。

为做好国家科技特派团服务保障工作,三江精准对接科技特派团和县内种养技术人才,通过收集产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及时跟踪问效,着力推动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支持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三江组建由县委牵头,从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5个部门选派7名精干力量组成的科技特派团服务工作专班。按照一名专班成员对应一个产业组的“一对一”工作原则,负责联系茶叶、油茶、水稻、特色淡水鱼、绿肥5个产业组专家成员,持续做好沟通对接、综合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

通过召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江科技特派团工作对接会,根据双向对接收集到的产业需求,三江已向科技特派团提供15个产业发展需求,帮助科技特派团解决11个工作难题。按照每个季度组织各产业组召开一次科技特派团专题工作会议的形式,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举措、落实情况等进行研讨,通过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帮带措施、细化工作流程,共明确三季度工作目标13个,解答产业发展疑难问题37个。

“对比传统的鱼塘养鱼,陆基圆池养鱼更科学。不仅可以利用大数据监测鱼池状况和鱼苗生长情况,还能降低管理成本。”科技特派团成员、特色淡水鱼产业组专家荣仕屿在向帮带的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人员韦领英、斗江镇凤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梁洲介绍陆基圆池养鱼项目。

以“传帮带”为手段,聚焦科技特派团产业指导方向以及本土科技服务人员的技术服务需要,按照1名科技特派团成员帮带3名或4名本土科技服务人员的模式,将14名科技特派团成员与49名本土科技服务人员组成“共富帮带团”,深入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田间地头开展产业技术指导,现已培养帮带本土人才91人。

同时,科技特派团服务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县内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共富帮带团”以实地考察、技术传授、交流经验等方式,进行精准指导服务。

“现在发现部分田块有少量稻飞虱和纹枯病,建议在一个星期内用生物农药防治。”在富禄苗族乡匡里村,科技特派团成员、水稻产业组组长覃瑞德察看匡里大糯品种田间长势、穗粒大小、结实等情况后,提出了几个管理措施,站在身边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爱秋立马掏出跟踪服务台账记了下来。

用好“小台账”,发挥“大作用”。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团服务工作台账和本土科技服务人员成长工作台账“两本工作台账”,一本是记录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力度、工作进展、成果转化示范成效等情况的台账,一本是记录本土人才成长状况、产业实施、示范带动等情况的台账,切实强化跟踪问效。

通过分类组建5个科技特派团业务指导微信群,邀请科技特派团专家成员、本土科技服务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各乡镇农业站负责人等技术人才加入,精准对接产业发展计划、工作措施、实施成效。目前,县内技术人才线上分享作物生长情况320余次,科技特派团线上开展技术指导31次、解答疑难110余次。

三江将持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家科技特派团三江团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对接服务,推动实现全县产业发展层次和本土人才质量“双提升”。

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梁宇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