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中药材: 千年本草传根脉-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华亭中药材: 千年本草传根脉
放大 缩小

巍巍关山孕育了道地药材,滔滔汭水滋养了万亩良田。近年来,勤劳的甘肃华亭人传承药乡根脉,种药材、奔富路,“苦药材”种出了“甜日子”。

华亭市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素有“陇东药库”“千年药乡”的美誉。相传“药王”孙思邈走三山、游五岳、采药草,将药籽撒在了华亭域内的关山深处。千百年来,这些药籽在关山的沟壑梁峁扎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这里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日照时数2240小时,平均降水量473.5毫米,无霜期142天,高寒阴湿的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据资料记载,到明代,华亭药材已成为种植业大宗。近年新版明代赵时春所著《平凉府志》《华亭·物产》卷中,开列药名达152种之多,居平凉府10县之首,其中独活尤为出名。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乡间无闲草,遍地是良药。目前,华亭市药材种植规模从原来的3乡镇、2万亩,稳步发展至关山林缘区的7乡镇、6万亩,预计产量2.1万吨,产值2.88亿元。特别是独活种植规模比较大,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今年,全市独活栽植面积近4万亩。

初秋,在华亭市新康中药材有限公司的药材种植基地,五六名药农正在娴熟地锄草,独活的叶子迎风舒展,充满生机。“今年雨水好,光照足,药材长势格外好。”公司负责人刘建华说。在市药材中心的指导下,基地大力推广轮作倒茬、优质种苗繁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以“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育苗后提供给药农,在药苗防虫灾害、施肥等方面,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指导农户精准施肥除草、灌溉排水,严格把控化肥用量标准,确保从源头种上放心药。

“如今,华亭药材的种植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华亭市药材中心主任武小龙介绍,今年以来,华亭市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品种改良、提升药材品质,全市建成万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带1处,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6处,500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3处,带动全市种植独活3.9万亩,药材总面积达6万亩。

9月13日,细雨霏霏,记者走进华亭市山寨乡南阳洼村,村前村后的山岭被云雾笼罩着。“我们村处在关山脚下,海拔高、气候阴湿,种粮食产量低。但却非常适合种植独活等中药材,你看,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顺着村支书马万福手指的方向望去,长势喜人的药秧绿得让人心醉。

记者跟随马万福,又来到村里最大的药材种植基地——菜川河流域千亩药材示范园。田野里,郁郁葱葱的川芎、独活在秋风吹拂下,掀起层层绿浪。

“再过几天,天气好的话,独活、川芎就能采挖了。现在这一小把药材卖的价钱,抵得上原来一大捆的粮食。”在药材基地,药农辛建伟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算起了药材“增收账”,“种植独活,一亩地可收药3000斤左右,按去年每斤16元的市场价出售,能获利4000多元,是种粮食的7倍多。我和妻子、儿子都在这里种药,去年种药收入了2万多元。手头有了资金,我们开了个店,还跑客运,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了。”辛建伟难掩心中喜悦。

“在我们村,像老辛一样发了药‘财’的还有很多人。药材浑身是宝,花、叶、籽、根都能卖钱,而且好成活。今年全村种植中药材1040亩,人均2亩,药材成了我们山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南阳洼村人的日子,一定会像开花的川芎节节高,越来越鲜艳香甜。”马万福充满信心地说。

华亭全力推动独活规模化种植发展,不断提升品牌效应,2007年制定颁布了华亭独活甘肃省地方标准;2009年,华亭独活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华亭市马峡镇被原农业部认定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华亭独活);2020年,华亭独活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

依托于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的种植,中药材产业的延伸更有底气。近年来,华亭市把药材产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培训、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等措施,强力推进药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全市共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90多个,产量1.2万吨,产值1.9亿元。

今年6月,在甘肃省确定的第一批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名单上,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成为陇东地区唯一一家入选企业;中国大黄城内,新康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实验综合楼已建成使用,中药饮片加工及质检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即将完工,集仓储物流、市场交易、电商平台、追溯体系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正在不断完善……

“如今,华亭的药材加工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武小龙说,全市坚持把育龙头、办企业作为延链强链的中心环节,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齐发力。一方面,全力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新康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青松中药饮片公司药食同源等项目有序推进,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在策底、河西、山寨三个乡镇,建成集清洗、晾晒、切片、筛检等为一体的综合加工车间;另一方面,围绕中成药制剂、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康养产品研发,进行了项目对接和推介。

“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规模企业4家,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个,带动种植中药材农户1.8万户,占农户总户数的55%,实现了兴产业、促增收、带民富的良好效果。”市中医中药产业链链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张大江介绍,计划到2026年,全市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20处、5000亩,招引中药饮片加工、中药颗粒及中成药生产等企业6家。“届时,华亭市中药材产业体系将进一步壮大,康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条得到全方位延伸。”

■记者手记

高山流水,荒漠良田,皆为本草根脉。华亭是甘肃省16个药材大县(市)之一,域内共有260多种药材,其中符合《药典》命名的有190种。“华亭大黄”“华亭独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

近年来,华亭市把药材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种质提质、扩量增效、加工攻坚、外销拓展、仓储扩容、体系构建、“三名”建设、技术推广、人才培育、预防保健“十大行动”,药材种植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各自为战向全面融合的“三个转变”。

药材好,药才好。如何才能种出绿色中药材?华亭立足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组织专家团队,抓实良种繁育,抓建示范基地,抓强产地加工,在充分保留药草、轮作、倒茬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广泛施用有机肥,并全力推广晾晒大棚风干技术,持续提升药材品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全市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陇东药库”的优势,华亭着力打造陇东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采用“公司 联合社 基地 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华亭市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大黄城”,探索发展以药为引的药食同源产业文化,形成了基地种植、产地加工、商贸流通、特色诊疗、养生保健、康养旅游、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中医中药全产业链。

巍巍关山,藏不尽道地药材的清香;潺潺汭水,吟唱着千年药乡无上的荣光。迎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华亭以药为根基,全力打造“中医药 旅游 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传承“陇东药库”的根脉,续写“千年药乡”的辉煌。

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张小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