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7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召开“西山这十年”——西山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围绕教育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介绍了西山区近十年的变革与成就。在高质量推进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建设的步伐中,西山区以人为本,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不断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速度,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会上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十年来,西山区的医务工作者数量增加2980人,床位数增长4878张,人均期望寿命从78.20岁提升至80.62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云南省甲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获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等称号;公共卫生与医疗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依托“互联网 智慧医疗”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西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样卓有成效。十年来,全区城乡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52万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4.7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由12.84万人增至33.04万人、由7.41万人增至24.26万人、由11.39万人增至21.31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
在教育方面,西山区坚持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并重、基础建设和软实力提升并举,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年来,全区投入教育事业的财政资金每年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三名工程”实施十年间引进名校13所,名师、名校长36名;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6所,新增学位2.41万个;创建省、市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2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3.6%、99.97%、98.5%。
西山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已建成国家一级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座,建成街道或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33个、农家书屋121个;11家西山区“最美阅读空间”挂牌,区文化馆入选云南省2022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面积从1.06万平方米增至4.70万平方米,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云南省先进水平。群众的文化参与感显著提升,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加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