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田有政策 收储有模式 利用有产业-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离田有政策 收储有模式 利用有产业
——广西忻城探索推进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
放大 缩小

广西忻城县立足县域实际,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与畜牧养殖产业有力结合,扶持重点企业,打造“南方牛都”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全产业链产业,将秸秆饲料化利用打造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推进全县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

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在综合利用总量中的占比较去年提升了8%,高效助力畜牧养殖业发展,全县年肉牛饲养量达2.7万头,羊饲养量达7.8万只,全县草食畜牧业产值达7.34亿元。

离田有政策,秸秆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忻城县出台《忻城县农机购置补贴方案》,明确对秸秆还田离田等各类农机设备购置的补贴金额和补贴力度,推进县域秸秆机械化离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县在册各类农业机械1172台,其中轮式拖拉机、打包机、玉米收割机、甘蔗联合收割机、秸秆揉丝粉碎一体机等秸秆利用相关农机共353台,累计补贴各类农机设施设备数量906台(套),补贴受益户达802户。

落实优惠政策,建设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忻城县积极落实财政资金补助政策、用地优惠政策,对年度秸秆收储量达到县级要求的收储主体,按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40%的标准给予补助;对有用地需求的秸秆加工利用主体,由县供销联社、城关镇政府协调当地村两委,按照当地村集体土地地租的标准短期租用场地,解决秸秆利用主体“用地难”的问题,扶持、带动了忻城县中投牧业有限公司、广西弄谷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年收储量规模达千吨以上的企业及合作社11家,年收储秸秆3万吨。

收储有模式,企业农户实现双赢合作。忻城县以育肥牛养殖基地、养殖车间为依托建立收储站点,创新企业与农户合作双赢的收储模式,推进县域内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秸秆回收。

创新推行“秸秆换肥料”模式。企业向农户收购秸秆加工制作有机肥,并允许农户选择以每吨200至300元的价格出售秸秆,或按有机肥料折扣价用秸秆进行交换,实现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秸秆从“废弃叶子”变成“增收票子”。

创新推行“秸秆换种牛羊”模式。企业回收秸秆用于牛羊养殖产业发展,并根据农户每年提供秸秆的总量,允许农户兑换同等价格的种牛(羊),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发展,在保障企业秸秆需求供应的同时,有力激发农户收储秸秆和发展牛羊养殖产业热情。

利用有产业,秸秆迈向高值高效利用以“南方牛都”为龙头,打造“公司带农户”秸秆养牛产业。依托拥有10万头育肥牛规模的中投牧业“南方牛都”四大肉牛养殖基地,以思练镇为核心,通过“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合作社利用秸秆发展种牛繁育和肉牛育肥产业。目前,全县养殖母牛3.87万头、育肥牛6.1万头,牛肉产值6.1亿元。

以“古香羊场”为核心,带动秸秆饲料养殖黑山羊产业发展。以黑山羊种羊存栏2万只的城关镇古香种羊场为中心,采用“公司 集体经济 合作社 金融保险 农户”的模式,成立黑山羊养殖种养合作社从公司购买种羊,公司负责羊只售前疫苗接种和售后养殖技术指导并对出栏羊只进行保价收购,银行发放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

以“澳湖肉羊”为依托,促进秸秆粗加工和肉羊养殖产业发展。依托肉羊规模化养殖企业建设基地,组建秸秆及牧草青贮加工合作社,发展秸秆粗加工产业。推广“公司 金融保险 养殖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带动忻城县及周边地区发展肉羊养殖,促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创建现代畜牧业生产及农户增收致富新模式。

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苏莹莹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