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如今,周勇养鸡的规模已超过1万只,还承包了80亩林地种植夏橙。周勇说:“刚开始养鸡、种橙子时,因为没技术,还亏损了。是村里的培训助我越做越好。”秭归县近5年共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2043人,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
巩固提升特色产业,技术要引进,基础设施也要跟上。“村里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县、乡两级的大力扶持。”泄滩乡陈家湾村村委会副主任何亮说,2020年受疫情影响,进村的采购商少了,柑橘价格水平比2019年略低。当时村里修通了一条产业路,缩短了采摘路程,降低了采摘工价,一年共为农户节省300多万元采果费。
抱团发展 落实兜底保障
8月8日,水田坝乡龙口村第四村落理事长、龙口村劳动服务队队长胡辉忙着把抽水机搬入穿村而过的吒溪河,通过400米的水管,把河水送入邻居胡勇家的果园。“最近村里家家都忙着抗旱自救,搬运抽水机是体力活,我们果园相邻,就来帮帮忙。”胡辉说,龙口村是秭归县典型的柑橘产业村,每家都种了几亩柑橘,抗旱保苗期间,对于缺少劳动力的家庭,邻里间都会互相帮助。
面对困难,龙口村在村民互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集体的力量。今年4月,龙口村劳动服务队正式成立。“村里每户的果园面积只有几亩,每到采摘季,有钱也很难请到工人,而疫情期间,一些村民无法外出务工。”胡辉说,村集体成立了劳动服务队,聚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服务果农。目前队员约38人,多为夫妻一同加入。服务队为队员们统一购买了意外险,村两委还拉来赞助,为队员提供了统一的工作服。
龙口村劳动服务队由龙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是龙口村为应对疫情影响,对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的创新。龙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兼纪检委员胡秀军说,疫情阻碍了人员流动和农产品流通。村里2020年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商贸公司签订柑橘代收合同,争取相对稳定的柑橘采购价,于2021年年底筹备成立劳动服务队,缓解果农的“采摘难”,为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增加收入来源,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自疫情发生以来,秭归县探索“市场主体 集体经济 产业链建设”产业项目投入模式,让脱贫群众通过务工就业、农产品加工及销售、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实现稳定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县财政衔接资金新投入“市场主体 ”项目42个、4618万元,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200万元。
秭归县不仅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还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强化监测兜底等方式,缓解农户受疫情影响短期收入减少的问题。秭归县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致贫返贫人口的监测力度,县乡村振兴局每月与县卫健、医保、教育等部门开展信息对接,获取预警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县发放农村低保9613户、1.45万人,金额2903万元,实现应兜尽兜。今年上半年,全县库内监测对象1796户、4261人,风险消除率89.25%,未出现返贫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