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草料、清圈舍、喂饲料……新疆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村村民巩德华的养牛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这几年牛肉市场行情不错,今年养了50多头西门塔尔牛,每头牛的成交额可以达到1.7万~1.8万元左右。”看着埋头吃草的牛,巩德华满脸笑容地说。
近年来,乌兰再格森乡把牲畜养殖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肉牛养殖户引进优良种畜、提高肉牛养殖技术和上门服务等措施,推进肉牛养殖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将“扶贫牛”变成“致富牛”,以小富带动大富,村里邻里一起走“牛”路。
巩德华是乌兰再格森村的养牛大户,家里喂养有50余头牛,每年纯收入可达30余万元。起初由于缺乏养殖经验,牛的生长状况不是很好。巩德华积极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在得到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的帮助后,他解决了难题,并有了自己的一套养殖经验。
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干部郑曼说:“针对养殖户在养殖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都会实行入户实地解决的方法,传授相关养护知识、传授养殖技术与经验。比如母牛生产周期的饲养管理、牛犊初期护理、养殖期间牛的疫病管理等知识宣传,让养殖户无忧虑。”
巩德华经过了解,发现肉牛中的西门塔尔牛养殖效益较高。西门塔尔牛具有体格大、生长快、瘦肉多、肉质好的优质条件。2018年,他就将新疆褐牛换成了西门塔尔牛,进行了规模化养殖。通过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的帮助和自己的悉心照料,巩德华的养牛产业初具规模,并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
乌兰再格森村以养牛大户带动不断推进养殖产业规模化,让村民找到致富路。巩德华依靠西门塔尔牛致富后,也积极带动邻里一起增收致富。村民刘永志说:“我最初只养了6头西门塔尔牛,在得到巩德华的帮助后,扩大到现在的18头。每次遇到难题他总能耐心地给我提供帮助,我现在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乌兰再格森乡将继续挖掘养牛潜力,补齐养殖短板,强化养殖技术,大幅提高养牛产业的附加值,持续推进养殖方法改进升级,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利用旅游资源,把养牛特色养殖融入旅游产业中,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带动各族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