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历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努力引导,各地都会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或品牌。但是要引导好、扶持好、培育好,使其继续蓬勃发展,却并非易事。
近年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将传统黄花菜作为富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来发展。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深加工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淮阳帮助农户的产品走向广阔市场,推动黄花菜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也极大地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探索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一句“豫剧的腔,烩面的汤”,不仅有河南的文化元素,更有独具特色的美食成分。作为烩面中的配菜,黄花菜因其特有的味道获得众多食客的青睐。周口市淮阳区独有的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造就了当地黄花菜特别的口感和品质,使其作为河南蔬菜中的特产,在全国各地黄花菜品牌中独树一帜。
千年历史耀古今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黄花菜主产区之一,淮阳黄花菜的种植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据《陈州府志》记载,神农氏在宛丘(今周口市淮阳区)尝百草艺五谷时,发现了萱草花蕾的药用功效,就把它作为一种药草种植。后人又根据《诗经·古今注》“欲望人之忧,则赠以丹棘”,将萱草改名“忘忧草”。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曾被黄姓农妇赠忘忧草治病且痊愈,为了纪念将忘忧草更名为“黄花菜”。
宋朝时,陈州太守汲黯为了朝贡需求和改善民生,在陈地实行了“黄花税赋”,即每十斤贡菜可免一人税赋。从此黄花菜身价倍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为宋人的诗人张耒,一次游览陈州时,在品尝到黄花菜后,为其美味所惊艳,赞不绝口,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句“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一度达15万亩,产量400多万公斤。
淮阳自然环境优越,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也是黄花菜、花生、大蒜的主要出口基地。近年来,淮阳区不断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步伐,累计投入涉农资金51.6亿元,实施农业产业项目563个。出台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扶持黄花产业发展的政策。黄花这种昔日的药草,在经过数千年的精心培植后,以其特有的双层六瓣、七根花芯独立异形,逐渐享誉海内外。
特色食材誉四海
每年7月,淮阳区的黄花菜渐渐成熟。作为当地家常菜的万能食材,村民们40天的辛勤劳作,便可以满足全家人一整年的口福。
8月11日,正值黄花菜盛开时节。记者在淮阳区郑集乡郑集行政村见到60岁的村民钟学钦,他一大早就来到了田间。在他的身前,既有看不腻的风景,也有迎面而来的一阵阵黄花香。每天这个时候,是采摘黄花菜的最好时间,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钟学钦深谙此道。七个黄蕊、紫色的尖……此时的黄花菜,生长周期已经结束。从成熟到走向餐桌,接下来几乎每一朵黄花菜将要开启的是一段奇妙旅程。
色泽金黄,花蕾肥厚,香气浓郁……钟学钦挎着精致的编织袋,充满了仪式感。一个早上的时间,他来回穿梭在这片黄绿相间的田垄中。几十年的经验,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认真挑选,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黄花菜的口感。刚摘下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容易造成胃肠道中毒,不能生食。钟学钦和家人们在食用这种新鲜蔬菜前,往往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2小时左右。
几把黄花菜、一小碟蒜汁,片刻工夫,一道蒜香扑鼻的凉拌黄花菜便呈现在眼前。如果要做成热菜,火力相对要大一些,静待彻底加热,且每次食量不宜过多。对于钟学钦一家来说,大自然给予的这份馈赠,简单却不单调。
为长时间保存,黄花菜还要经过晾晒这一关。晾晒的时机、摆放的厚薄、时间的长短,都要由钟学钦掌控和把握。跟黄花菜打交道,靠的是祖祖辈辈手把手的传授,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别样感觉。经馏晒后的黄花菜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性大,弹性强,品质优良。
无黄花菜不成席,可以称得上是淮阳饮食的一大特色。每年春节,淮阳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备上一些黄花菜,用来做出的一道道佳肴招待亲朋好友。同时,黄花菜还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消食明目、健脑抗衰老,深受男女老少喜爱。
如今,黄花菜不仅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土特产,更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淮阳,像钟学钦这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当地人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黄花菜系列产品,赢得了市场一致赞誉和良好口碑。鉴于黄花菜的优秀品质,河南省政府将其列入省十大名优特产,同时它也是周口市唯一的注册原产地商标产品,并且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被列为《2017年度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淮阳区也获“绿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
线上发展迎新机
近年来,淮阳区委、区政府将传统黄花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推动黄花菜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以黄花菜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香饽饽”。
位于淮阳区腾飞路与工业一路交叉口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总体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电商运营区、配套服务区、创业孵化区、电商培训区、商务洽谈区、凯时尊龙的产品展示区、电商管理服务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及网红直播孵化基地等。现已孵化电商企业100多家,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50多家。
在商品展示区中,陈列其中的黄花菜等彰显淮阳元素的系列产品,尤其惹眼。淮阳区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以“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一湖一城一会一节”等知名旅游品牌为抓手,融合历史文化、绿色种植、地域特色等元素,通过定期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与结合“促消费、保增长”系列活动,政府做引导,商户为主体,政府、企业、农户等共同努力,不断提高黄花菜产地知名度,打响“淮阳黄花菜”品牌,助力实现“激发消费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电商运营区,直播带货团队带领线上的网友们深入黄花菜采摘、加工的一线,展现从种植到销售、从田间到餐桌的黄花菜全产业链条。“黄花菜有怎样的价值”“黄花菜怎么采摘、怎么加工的”“黄花菜可以做成多少你不知道的人间美味”……电商直播人员生动形象地展示、解说,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黄花菜的下单量也一路走高。
针对农户和市场需要,淮阳区通过培训电商人才、精心打造农村服务站点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搭上“数字快车”,促使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去、卖得好,激活了农村电商的致富潜能。
去年全年,淮阳区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32亿元,增幅位居周口市第一位;农特产品仅直播带货一项销量就突破1亿元,全年农产品上行交易额实现3.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和农产品上行连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电商企业、电商从业者、农户获得良好收益。
目前,黄花菜已成为淮阳区传统经济转型、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同时,农村农产品产业链的完善,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的影响力,并且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振兴活力。
“结合乡村振兴,线上、线下联动,淮阳区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淮阳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华介绍,各乡镇分管乡村振兴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及各村党支部书记统一行动,积极开展消费助农活动,并积极与各相关企业和经销商联系对接,搭建合作桥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商务局电子商务中心的合作,通过“农业合作社 农户 电商”管理模式,促使110家农业合作社和2000多家农户与73家电商销售平台进行签约,让农产品通过“云端”,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帮助农户的产品走出家门,走向市场。
目前,按“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淮阳已有黄花菜、大蒜、花生、鸭蛋、香菇、龙湖鱼等30多种名优特产品。淮阳区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壮大特色产业品牌,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