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桐城处处新-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文明桐城处处新
放大 缩小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安徽省桐城市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为工作立足点,推深做实乡村振兴的铸魂篇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好人文化”引领新潮流

6月10日,一场“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宣讲活动在桐城范岗镇新联村举行,作为范岗镇“榜样宣讲团”成员的“安庆好人”、新联村村支书王小飞,作了移风易俗主题演讲。

除“安庆好人”外,范岗镇还把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典型人物选为“榜样宣讲团”成员,通过开展不拘形式的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

桐城市充分发挥“好人文化”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中的辐射影响力,放大典型示范效应。深化先进典型的选树与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典型培树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行业系统广泛覆盖,全媒体联动推介的工作格局,完善激励褒奖和关爱礼遇制度,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2022年以来,共选树11名“桐城好人”、15名“安庆好人”,文昌街道官桥村的周桂兰、刘巧毓婆媳二人入围安徽省推荐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一约四会”立足新规矩

6月12日,在龙眠街道盛唐社区移风易俗居民公约表决大会上,居民代表一致通过了新修订的居民公约。为更好推动移风易俗,桐城市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融入其中;成立村(社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组织,将“四会”人员配备到位;根据各村(居)实际制定“四会”相关工作章程,明确婚丧事宜规定、办事程序、人情礼金、酒宴标准,逐步形成“按章理事、健全机制、有人管事、服务规范”的治理局面,坚决抵制大操滥办、铺张浪费等现象。

金神镇草原村针对红白礼事大操大办现象,设立了村级乡风文明服务站,依托“一约四会”建立健全红白礼事服务规程,由村乡风文明服务站承办村民的红白礼事,免费提供场地,规范红白事宴席规格标准,同时面向周边村村民服务。黄甲镇汪河村组建“红白喜事”小乐队,由村级组织出面开展演出,克服盲目攀比、高音扰民等陋习。

艺术化宣讲讲好新故事

“打竹板,到长岗,长岗一派新景象。物质文明人欢笑,精神文明莫放松。红白喜事从俭办,移风易俗树新风……”6月9日,孔城镇移风易俗艺术化巡回宣讲小分队走进长岗村。孔城镇创新宣传方式,抽调热爱文艺的机关团员青年组成移风易俗巡讲小分队,深入乡村大舞台与农户庭院宣传移风易俗。

今年以来,桐城市创新宣传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多样化宣讲活动。结合“三下乡”“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宣扬正确的婚丧观。双港镇精心编制三句半《移风易俗开新篇》,将大道理变成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节目,结合“送戏下乡”活动,将移风易俗“新民歌”搬上乡村文化舞台。范岗镇组建“范岗妮子”巾帼宣讲团,将宣讲内容编排成小故事、情景剧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大关镇将移风易俗与桐城歌、鼓书说唱相融合,由桐城歌国家级传承人查月华进行传唱,并邀请桐城歌传承人进校园、进村居开展演唱教学,倡导文明新风。

积分制兑出新气象

近日,黄甲镇石窑村村民在岭脚组开展了每月一次的“积分制”评议会。

黄甲镇创新理念和手段,推行以村民为主体的管理方式,通过设置村民积分分值、统建村民积分超市、开展村民积分评议、定期进行积分兑换,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凝聚民心,真正让村民因移风易俗工作得到实惠,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鼓足干劲。

今年以来,桐城市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鼓励信用户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孝老爱亲,定期开展评议,助力移风易俗,以小积分带动乡风文明大变样。

记者 吴昊 通讯员 朱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