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及时清除林内杂灌、脚枝,对一蔸多株的,保留健壮、丰产的主要植株,其余全部挖除,同时在稀疏的地方选优良品种补植……”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近日开展的“田间党课”上,农技专家用方言向党员群众传授了油茶种植养护技巧。
“以前缺少技术指导,油茶亩产量都比较低,现在党委和政府把技术送到了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这样的‘田间党课’很务实,对油茶产业的发展很有帮助。”种植大户田世强乐呵呵地说。
2019年,巴马重点建设所略乡平六村万亩油茶林低产改造示范基地,先后实施油茶林低产改造近3万亩,共覆盖农户423户、1692人。改造后,油茶亩产量增加约30%,全村茶果年总产量约250万斤,可提炼茶油约75万斤,产值约2600万元,单项全村人均收入8400余元,成为全村支柱产业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平六村共有3万多亩油茶林,覆盖全村所有农户。
燕洞镇龙田村党员杨彩春说:“到村里听党课,以前是党员先参加理论学习,再指导群众,现在把党员群众集中到地里现场演示,有什么问题直接现场提问现场解决,少了中间环节,群众都很认可。”
近年来,巴马结合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党课开讲啦”活动等要求,围绕全县打造“四个百亿元产业发展集群”、打造“四个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城新乡美村治屯变民富”宜居宜养生态寿乡行动等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创新党课开展形式,以集中学 到生产一线实践 集中交流的方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让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学习实用的生产技能。今年以来,巴马通过“田间党课”开展技能培训341期、1.5万余人次,惠及脱贫人口9411人,引导党员落实致富带富项目4500多项。
在“田间党课”开展过程中,巴马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理论灌输旧模式,推行多走田间地头为农解困,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授致富技能。组织老党员、致富带头人到群众中聊家常话振兴,通过讲党史、说创业故事等方式,激励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乡村发展思路。全县通过将党课搬进田间地头,搬入群众生活中,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和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大家把党课上学到的知识、技术真正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2020年,平六村党支部书记杨忠球根据党员群众普遍反映油茶生产缺乏带动指导、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的现状,在县委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把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搬到了田间地头,带领党员群众利用300万元的世界银行扶贫项目资金,建成平六三农合作社油茶加工基地和3条生产道路,以基地 合作社 集体 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现在我们村产业道路四通八达,县委、县政府还帮忙对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茶果收获后就能直接在村里的合作社加工出售,收入更有保障了。”群众对党建引领发展油茶产业的多项举措赞不绝口。
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先栋说:“把党课讲台搬到群众身边,将主题党日从会场向现场延伸,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持续深化‘田间党课’培训,进一步整合资源,把讲党课、上党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推动其成为党员学理论、长本事、促发展的重要平台,着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和解决新问题的‘三农’干部队伍。”
在“田间党课”推动下,巴马围绕持续增收、巩固脱贫目标,深入推进县级5个特色产业、“十大百万”产业,不断壮大油茶、优质稻、蔬菜、香猪等特色产业,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基地,脱贫户产业覆盖率96.64%,有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