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产业发展“连级跳”
得益于国家的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短短几年间,鲁山县香菇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不断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瓦屋镇土桥村地处虎盘河和荡泽河交汇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很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土桥村的香菇产业从2019年年初改造52座草莓暖棚开始,发展到如今的400多座,年产鲜香菇约2600吨,畅销广州、湖南、新疆等地。土桥村还建有16座每个80平方米的冷库、2个制种基地、2个制棒车间,直接和间接带动村里300多名村民就近发展香菇种植或务工增收。
位于瓦屋镇土桥村的鲁山县九九乡情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占地面积379.2亩,主要致力于香菇、平菇菌棒的制作和培育,与菇农合作种植香菇以及香菇的收购和销售。
“我们公司培育种植的香菇品种有‘九九1号’‘九九2号’,采用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到全县11个乡镇以及叶县、汝阳等县市,发展种植大棚1100座,拥有最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备和水帘降温大棚栽培香菇,目前已形成规模化。”九九乡情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匡长军介绍说。
九九乡情农业有限公司2021年1月获平顶山市扶贫龙头企业荣誉称号;2021年4月获优秀带贫企业荣誉称号;2021年4月获特殊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公司负责人匡长军2021年3月获鲁山县政府授予的十大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21年5月获评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如今的九九乡情农业有限公司,是鲁山县香菇种植业的龙头,匡长军也成为了鲁山县香菇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可以说,九九乡情农业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成绩也是鲁山县香菇种植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匡长军感谢国家的乡村振兴好政策,他介绍,公司发展得益于上级的好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鲁山县委、县政府和当地瓦屋镇党委、镇政府主要干部经常来公司调研指导,并及时解决公司的实际困难。
瓦屋镇红石崖村脱贫户李军伟,前些年因车祸受伤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搬到瓦屋街上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居住后,他先是在附近的土桥村承包大棚种香菇,后来又在小区门口的香菇基地承包了9个大棚。“去年我净赚了15万元,自己忙不开就雇了几个人帮忙,一年发出去工资也有5万多元,靠着香菇种植,我不但脱了贫致了富,还成了村里出名的致富带头人。”说着自己的“发家史”,李军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鲁山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技术引进,县政府与吉林省农业大学签署食用菌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建立了“产学研”为一体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过长期的食用菌种植实践和科学技术下乡培训,县里培养了一批农民专业人才和“土专家”,在技术保障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打造“中原香菇第一县”
对于已取得的成绩,鲁山县没有满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继续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鲁山县大部分乡村新建的香菇大棚,基本上都是按统一的标准建造。每座大棚占地240平方米,上面已放置遮阳网,里面配备了自动喷淋设备、风机设施等,保证了大棚内“冬暖夏凉”,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香菇。
去年,鲁山提出打造“中原香菇第一县”的工作目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香菇等产品,坚持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特色化,推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提升以香菇为主的高效种植业,打造香菇小镇,在马楼、瓦屋、观音寺、土门等乡镇实施22个食用菌产业项目。目前,鲁山正在创建全国首个袋料香菇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涉及8个主产乡镇,面积3万亩,生产规模3亿袋。
6月9日,在观音寺乡,记者见到了种植大户匡长军的第三代双拱香菇棚。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第三代双拱香菇棚,每座大棚里面可放置2万个香菇菌袋,一年可出产2茬、40吨左右鲜菇。这种现代化大棚出产的香菇多为白面菇,质量更高,市场上很受欢迎。
鲁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建运向记者介绍观音寺乡的香菇发展状况:“匡长军在观音寺乡注册了菇乡情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和收购鲜香菇,然后统一对外销售到新疆、上海、广东等地。目前公司有10个共800平方米的冷库和6台大型烘干设备,业务已覆盖周边村庄220多座大棚。”
近日,在鲁山县观音寺乡太平保村,一期投资1.2亿元的鲁山天泽源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平整厂区地基,公司将以香菇深加工为主,大部分产品都将销往国外,预计今年年底前即可建成投入使用。
“鲁山县将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力争让更多群众共享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成果。将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特色产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农、助农、富民‘一号工程’。”鲁山县委书记刘鹏对鲁山香菇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有力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特色产业,但是要使某一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高质量持续发展壮大,特别是要把某一产业打造成“全国唯一”,并非易事。鲁山县是河南典型的山区县,整体脱贫之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有发展产业的诸多不利因素。当地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倾力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特点的香菇产业,并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家以香菇为绿色食品原料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记者实地调查采访,发现鲁山香菇产业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三点:政策给力、抢抓机遇、人才领军。各级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产业持续良好发展之本;有闯劲和韧劲的产业带头人和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鲁山香菇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