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天,在江西省最南端与广东梅州市交界的寻乌县,已经是标准的炎夏闷热天气了。
气象预报说当天有雨,果然一大早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8点未到,老潘就到支行营业部的办公室了。
老潘全名叫潘德荣,是农业银行寻乌县支行的一名员工,今年58岁,头发几乎全白了,不过气色很好,脸上始终挂着微微的笑容。因为年纪大、资格老、业务强,行里的老老少少都叫他“老潘”。
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去年农行寻乌县支行把临近退休的老潘充实到“三农”客户经理队伍中。和“三农”打交道,意味着要频繁下乡,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别人都以为老潘会有情绪、摆老资格,可他却乐呵呵的,没有一句牢骚和怨言。用他的话说,自己不过是个上了岸的农民,跟农民打交道,有经验、有亲近感,也有归属感。
老潘驾着自己的私家车,轻车熟路地向县城北部的澄江镇凌富村驶去。刚出发不久,雨就越下越大,雨刮器开到了最大一档,有些疯狂地刮开前挡风玻璃的雨水。他说:“下雨时上户最好了,这时候村民正好在家,天气好都在地里忙活。”
经40分钟左右车程到达凌富村时,却没见到约好在村委会碰面的凌宏江。老潘拿包挡着雨水跑回车上:“雨太大了,村民以为我们要停了雨才能到。我认识路,去他家里吧。”
老潘熟练转动着方向盘,七拐八绕来到了在村小学附近的凌宏江家。这是一栋三层小楼,门口还未褪去颜色的春联让这个家透出一股喜气。
凌宏江在跑货运,妻子蓝丽芳是村干部。这次联系老潘办理“惠农e贷”,是想扩大脐橙种植规模。“村委会的同事都办了这个贷款,我是最后一个。”蓝丽芳说:“潘经理来得很快,前两天我们刚打电话,今天就上门来了。”
了解家庭情况、收集证明资料、填写调查表格、拍照上传系统……凌宏江家的茶几旁,老潘随意搬过一张小矮凳,办起事来忙而不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现场调查的工作。
这是老潘今年服务的第279位客户。“三农”业务驾轻就熟的老潘,一季度以首贷客户184户、贷款金额2796万元的佳绩,稳居农行赣州分行“春天行动”优秀“三农”客户经理表彰名单的榜首。
面对荣誉,老潘既淡定又谦虚,“这首先应该归因于我们的产品,贴合‘三农’实际,利率低、额度高,办贷方便,随用随贷,农户比较喜欢,另外就要归功于寻乌果业这个广阔的农村市场,有强烈的资金需求。”
寻乌县是个以脐橙和蜜桔为支柱产业的果业大县,有“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蜜桔之乡”的美称,前些年受黄龙病害影响,面积和产量大幅减少。近年来,果农尝试搭建防虫网种植脐橙获得成功,产业得以逐渐恢复。
“越来越多的果农重建果园,贷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上‘惠农e贷’的品牌影响力出来了,现在农户咨询贷款的电话越来越多。”老潘掏出一个笔记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农户的咨询信息,“农户都想快点拿到贷款,每天下乡都是提前和农户约好时间,事先规划好路线,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从凌宏江家出来,雨也渐渐小了,老潘开着车径直往村外的山上而去。
“这户村民以前在农行已经建过档了,现在农户想提高信贷额度,所以要去他的果园和养殖场看看,补充完善一些资料。”老潘提醒说山路比较难走,得抓住扶手。
一路颠簸着,终于来到一处“挂了蚊帐一样”的网棚脐橙园。两只大黄狗从果园深处的工房里蹿了出来,老潘伸手过去摸着大黄狗的头,说:“来客人了,乖乖的,别吓着人家。”
“刚从树上摘的,还没完全熟。”年过五旬的凌炳煌拎过来一筐洗好的桃子让尝鲜,老潘没有客气,抓起一个啃着便往地势高点的地方观测拍照去。一个来回下来,待到下山回到凌炳煌家时,已快到下午1点了。
随便地扒拉几口饭,填饱了肚子。老潘帮着收拾完餐桌后,又开始重复着调查、填表、拍照、上传等一系列工作,似乎不知疲倦……
又走了几户农户,天色便在悄无声息中黑了下来。带着一天奔波的劳累和满满的收获,老潘回到县城已是万家灯火亮。
告别老潘时,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不少人和他一样正在挑灯夜战。满头白发的老潘,让人不忍打扰,只希望他早点干完活早点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