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山涧水岸社区,党员“微服务”也逐渐成为品牌。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设置公益慈善红旗岗、就业帮扶红旗岗、教育科普红旗岗等党员志愿岗为群众开展定制服务。目前,郭家沱地区参加基层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人数超600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事项近900件,在与民共情、为民分忧的“微服务”过程中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以“文化浸润”扩大全域参与性
郭家沱街道有森林面积556公顷、荒坡面积1133公顷,摩托车巡山队每人配备灭火器、砍刀等灭火装备和防护服,按照地域划分为3个片区、3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巡逻。天气炎热,阳光火辣辣地灼烧着皮肤,队员巡逻一个片区就需要30分钟,守一个班次就是8个小时,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在今年8月的高温天气下,圆满达成森林防火“零事故”“零损失”。
吴文界,是郭家沱街道第一批注册志愿者,也是当地第一批签订遗体无偿捐献协议的居民。在她连续十几年的积极倡导下,当地已有近500人签订遗体无偿捐献协议,她也成为江北区首个当选的“中国好人”。袁安荣,是琏珠社区一名普通居民。他32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养女,用大爱给她带来一个家,被评为“重庆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也当选了2021年度“感动江北十大人物”。由街道发起的“百姓衣橱”志愿服务项目,9年时间里,参加的志愿者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壮大到300余人,累计募集、捐赠各类爱心物资17余万件,开展各种爱心志愿活动700余次。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在郭家沱街道,奉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始引领文明新风尚,崇德向善的“好人文化”已蔚然成风。“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郭家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现有注册志愿者8298名,占常住人口近一半,12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辖区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同时,街道的老年体育活动受市老体协多次高度赞誉和经验推广,“志愿 文化”双载体凝聚居民、牵引参与,有效激活了群众正面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能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社会善治。
以“心愿圆梦”增强城市柔韧性
今年建军节前,一场拥军优属活动在郭家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举行,几十名退役老兵齐聚一堂,欢庆自己的节日。“现在不管是开展活动还是组织聚会,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场地,这里就像我们老兵的家。”退役军人熊艳华说出了郭家沱街道1600多名退役军人的感受。
2019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成立,把大伙儿希望更好服务和关爱辖区退役军人的心愿变成了现实,服务站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肯定并在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站”,这也正是街道完成居民“心愿清单”项目的一个缩影。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郭家沱街道在辖区内多个重点场所创新设置“心愿箱”,长期、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心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派单、相关主体单位承办和群众评价等方式,把解决居民群众诉求作为基层治理的务实举措。
一年多来,郭家沱街道“心愿箱”收件639个,派件639个,回件623个,解决率97.49%,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民生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化解、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发展成果共享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