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靖西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
梧州六堡茶生产车间
肉鸡生产基地
贺州市大棚蔬菜育秧基地通讯员 罗华飞摄
贵港市港南区四季花田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
2021年,广西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2%,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3元,两年平均增速9.4%,排全国第4位;
今年上半年,广西全区一产增加值增长6%,排全国第8位,西部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排全国第16位,西部第8位。
每到夜晚,广西隆安县5500亩金福农业火龙果种植基地里的灯一亮起,绚亮的灯海如同散落的星辰般点亮夜空,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当地的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胜地。2021年,隆安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7万亩,销售量达18.5万吨,产值约14.8亿元。
“十四五”以来,广西农业农村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依托科技赋能、把稳粮食安全关、抓好特色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乡村振兴等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取得了良好成效。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农业农村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广西升格组建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担任指挥长,指挥部内设1个办公室和15个专责小组,形成了“1 15”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2021年,广西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2%,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3元,两年平均增速9.4%、排全国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区一产增加值增长6%,排全国第8位,西部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排全国第16位,西部第8位。
水果产业是广西的“甜蜜事业”。近年来,广西深入落实《关于推进广西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广西成为全国水果大省(区)。2018年以来,广西水果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2019年水果产量成为全国唯一超2000万吨的省(区)。2020年、2021年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水果产业带动50万果农脱贫,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获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全区水果产量已达2798万吨,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吨。目前,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芒果、柿子、火龙果、百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香蕉、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名全国第二。
广西充分发挥蚕桑产业优势,持续推进蚕桑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成绩亮眼。2021年,广西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每亩桑园产茧量、蚕农售茧收入、生丝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桑园面积287.66万亩,蚕茧产量40.74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加9.49%、28.92%;占全国比例分别从2012年20.81%、37.75%升至24.33%、56.80%。生丝产量1.4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46%。蚕茧产量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
抓好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2021年在第六届世界硒都(恩施)硒博会上,贵港市港南区储备粮公司“东津细米”牌富硒香米在众多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获评为“最具市场影响力名优硒产品”。
广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推进的抓粮机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行“田长制”,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抓好扶粮政策落实,科学抓好防灾减灾,粮食综合产能巩固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65万亩。2020年以来,广西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2021年单产达327.45公斤/亩、创历史新高。2022年早稻总产量和面积全国排名继续稳居第四。作为早稻生产成绩突出的5个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之一,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广西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累计完成土地整治面积504.01万亩、水利化面积376.65万亩,良种化达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7%。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隶属于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存栏种猪2.5万头,年出栏生猪50万头,其中种猪10万头,商品猪45万头,供港澳活猪连续9年占广西的80%~90%。公司是广西落实国家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广西落实国家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支持新建和改扩建规模猪场,创新推行高架网床生态养殖,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增量扩面”;扶持引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2021年第三季度生猪生产提前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份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240.67万吨、增长3.57%。
特色农业激发乡村动力
构建有效衔接机制,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十三五”期间,广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成效考核五连“好”。进入“十四五”,广西把巩固脱贫成果摆在优先位置,出台有效衔接实施意见,全面做好过渡期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帮扶机制、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六大衔接”。广西及时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进一步理顺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职能,形成“1 1 1>3”的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广西实施“防返贫 守底线”专项行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倾斜支持脱贫县和安置区发展,持续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全区防止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61.33%,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9.8%,33个国家级脱贫县gdp同比增长5%,广东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288个(实际到位投资119.08亿元)。
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百色芒果等11个区域公用品牌上榜农业农村部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数量全国领先;陆川猪等10个品牌入选2021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竞争力品牌、市场竞争力新锐品牌,数量全国第一;横县茉莉花茶等9个品牌入选2021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100强等。截至2021年底,广西农业品牌总产值达139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320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965万,推动2020—2021年广西农产品销售额及销售量双双实现增长。
广西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 3”提升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打造农业品牌的措施不断加强,运用农业品牌的效果初步显现,一批“桂字号”农业品牌脱颖而出。广西着力构建“10 3 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形成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累计创建了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农业产业强镇47个,还创建了6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总数全国第一。此外,广西创建了502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021年以来新增164个)、15个自治级田园综合体。“桂字号”农业品牌日趋响亮,“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235个,全区已有113个优质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
科技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科技支撑力不断增强。南宁市农利来饲料有限公司是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倡导的农利来绿色农业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通过大数据管理养殖,实现年孵化商品鸡苗1亿羽以上,年产值可达3.5亿元。项目还通过实行“农户 村集体经济组织 企业 科研机构”的利益联结经营模式,引进村集体经济资金650万元,每年实现固定分红52万元,带动周边地区2500多户通过养殖商品肉鸡肉鸭发家致富。公司是广西农业科技支撑力不断增强的代表性企业。
广西全面启动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累计建成11个国家级、51个自治区级种质资源库(区、圃、场),建成广西首个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今年博白县上榜2022年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12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新审定322个主要农作物品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广西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2021年底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62%,增长1.08%。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农业职业本科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推动构建起“1本科、2高职、8中职”的中高本一体发展的农业职教体系。
广西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大农工匠”技能人才培育行动,开展“名校名师”引智行动,上半年农业系统引进人才2500多人次,全区示范园区累计引进人才1.7万多人次。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广西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累计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2241个,库容约134.24万立方米。广西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创建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累计达307个,打造了柳州螺蛳粉、永福罗汉果等一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典型,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目前,全区已培育家庭农场11.6万多家,农民合作社6.2万多家,稳步提升带动能力。
宜居乡村特色彰显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广西深入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三年万亿行动,启动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2096.9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9.9%。广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重点储备483个项目,形成70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9亿元,同比增长44.8%;签订现代农业产业招商项目150个,总投资469亿元,同比增长100.3%。
广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6万多个,普及率超95%,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模式,在1100个行政村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建成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农业农村领域改革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广西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在上林县、鹿寨县、蒙山县、扶绥县、金城江区5个县区实施第一批整村试点项目。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动3.4万多个组级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在三江县、荔浦市、岑溪市、博白县、浦北县5个县实施“三变”改革示范县创建。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在永福县、港南区、田东县等地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在灵川县、上思县、平南县等地开展自治区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6.23万家、家庭农场11.62万家,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本版未署名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