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西山画中看-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富美西山画中看
放大 缩小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在保留传统村落风貌、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多个休闲特色旅游乡村,推动了乡村振兴。

西山区让“文旅力量”成为新引擎。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挖掘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传统村落开展景点打造。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文旅力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动力。

目前,西山区已打造建设核桃箐、大墨雨村、大乐居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团结街道获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获评云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西山区获评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

今年1—9月,西山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25.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6亿元。

西山区让“美丽田园 ”成乡村旅游新样板。西山区统筹规划,制定了《西山区旅游发展远景规划》,按照“美丽田园 美丽乡村 产业融合”的思路,使休闲观光、乡村民俗风情体验、养生养心康养服务、特色民宿建设、体育运动康体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大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观音山社区百草村便是此工作思路下的一个典型样板。今年,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围绕“观音山社区百草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助力乡村旅游”这一工作目标,深入挖掘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量身定制”旅游提升方案。通过绘制村内旅游地图、打造网红绘画街区及健身休闲步道等举措,实现了村内旅游要素硬件基础的整体提升;通过打造历史故事场景、保护性开发重建曲焕章旧居博物馆等举措,实现了“民族文化 特色建筑 白药文化”的综合性展示,形成了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推动村庄变景区。

西山区让“小、散、弱”业态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改变乡村旅游长期以家庭为单位、服务水平低、业态单一的状况,西山区文旅局积极探索新的乡村旅游模式,鼓励村集体经济归集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海口街道青鱼社区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打造“依水发展、人水和谐”的产业体系。投资1.3亿元建设青鱼湾亲水休闲娱乐项目,项目一期、二期已建成运营,年均运营收入过亿元,其中的青鱼湾水上乐园已吸纳300余名当地居民务工。

在推进全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西山区把打造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和标杆性作为工作方向,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实效为具体手段,加强对世界知名企业及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积极寻求合作商机,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市场体量。

西山区让乡村旅游新业态鼓起群众“钱袋子”。位于团结街道永靖社区的西山区鹿八森林占地120亩,距离昆明约1小时车程,拥有山坡、草甸、原始森林、林涧等丰富的地貌景观,已建成集露营、餐饮、咖啡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城市周边出游综合体,成为热门露营点。

西山区结合民宿建设与精品酒店创建,积极打造品质旅游民宿。团结街道的柒心居、云南丽日永续、美早庄园四合院民宿,以及碧鸡街道的鉴月山居、熙栖花园等民宿各具特色,广受游客青睐。

西山区推崇骑行徒步时尚,建成了桃园头、巨石寨、名花谷、核桃箐等骑行徒步点。核桃箐景点的彩色水稻种植景区观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异彩纷呈,颇具人气。

下一步,西山区将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西山区将全面提升和健全涉农街道公共服务、基础服务设施,全方位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原有农家乐产品业态和品质,构建示范农家乐项目;推动旅游民宿提档升级,开发“摄影 民宿”等旅游线路;以“党支部 旅游公司 农民合作社 村民”等多元合作机制,探索集体土地入市、村民入股等形式,提高村民的资产收益、工资收益、经营性收益,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周世兴 陈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