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在“甜蜜”大道上加速跑-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水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全国水果大省(区); 自2018年起,全区水果总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一——
广西,在“甜蜜”大道上加速跑
放大 缩小

南国荔枝红了

▲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香蕉机械化索道采收现场

广西融安县大将镇才妙村桔园里,当地壮族姑娘正在采摘金桔。 通讯员 韦荣军摄

在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柑橘包装中心,工人们正在分选包装。通讯员 张晋宁摄

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汁多清甜、香气浓郁,食用后唇齿留香,这就是广西融安金桔。广西融安金桔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脆蜜金桔果大皮薄、汁多肉厚、高糖清甜、无核化渣,被称为金桔系列里的皇冠品种。近年来,融安县金桔种植面积达20.72万亩,总产量19.5万吨,成了群众的“致富果”。联农带农创传奇,融安县参与金桔产业发展人数超过10万人,带动3万多户农户增收致富。这为融安金桔贴上了“一果兴百业,一果富一城”的标签。

融安金桔是广西以水果产业振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水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广西成为全国水果大省(区)。2018年以来,全区水果总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2021年全区水果产量已达2798万吨,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吨。特别是柑橘,保持全国第一并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排在全国第一的还有芒果、火龙果、百香果、柿子,全国第二的有香蕉、荔枝、龙眼。”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说,“当前,全区水果产业已经在‘量’的方面领跑全国,接下来重心要转到‘质’的提升。我们一定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加快实现广西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势产业成规模

水果产业是广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水果产业在广西种植业产值和农民经营性收入中占比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水果产值达到888.11亿元,占农业种植业产值的24.1%;农民人均水果收入3925.44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在脱贫攻坚期间,广西全区54个贫困县有38个将水果列为扶贫支柱产业。

优势产业成规模,“三大板块”享美誉。在首府南宁,香蕉面积45.8万亩,产量124.5万吨,名列广西之首;沃柑面积92.7万亩,占广西60%,占全国沃柑总面积三分之一;火龙果面积18.8万亩,产量39.8万吨,是全国第一大火龙果产区。南宁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水果产业,结出了累累硕果。

“中国沃柑看武鸣”,南宁市沃柑产业强势崛起。目前,全市沃柑分布在14个县区、开发区;2021—2022产季沃柑产量203万吨,占广西70%;一产产值60亿元。其中南宁市武鸣区沃柑43.4万亩、125万吨,分别占全市沃柑面积产量的46.8%、61.6%,百亩以上果场占46%。“武鸣沃柑”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南宁成为全国较具特色的安全优质晚熟柑橘产区。

火龙果建成高标准产业。目前南宁火龙果一产产值32亿元,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国火龙果看南宁”的美誉。“南宁火龙果”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授权28家企业使用,并通过“地标产品 绿色食品”双重认定。南宁冬季火龙果面积近6万亩,占全区一半以上。南宁火龙果被农业农村部指定为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农产品“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当前,南宁市的香蕉、柑橘、火龙果三大特色产业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呈现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共有22个品牌入选“广西好嘢”名录。除柑橘、香蕉之外,芒果也是广西大宗热带水果的代表,是近年来较具市场发展潜力的黄金种植产业。百色是我国芒果种植的起源地之一,百色芒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百色发展芒果产业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尤其是2014年以来,百色市先后出台百万亩芒果产业发展规划等,打造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双百”产业。截至2021年,全市芒果产业覆盖45个乡镇、490个行政村,涉及5.2万户、20万脱贫人口,即1/3的乡镇、1/4的行政村、1/5的脱贫户靠种植芒果脱贫致富。百色芒果带动脱贫户年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全市约20万户、40万人通过从事芒果生产、加工、经营等工作走上了增收致富路,百色芒果已成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预计2022年,全市芒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47.78万亩增加到137万亩,产量从2013年的21.37万吨增加到100万吨,分别约占全国总量25.8%和24.4%,首次实现“双百万”目标。近年来,百色芒果的产值也从2013年的6.26亿元增加到55亿元。

龙头企业挑大梁

“荔荔”在目!荔枝红了,农民笑了。今年,钦州市荔枝种植面积达114万亩,预计产量达4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在全国前列。龙头企业是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钦州市共创建荔枝标准果园82个,面积4.61万亩。全市共有20多家大规模荔枝加工企业、237座冷藏库、384座烘房,全年加工荔枝可达3.6万吨,年产值可达16.3亿元。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新高地。钦州市创建灵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和浦北佳荔荔枝(核心)示范区两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灵山县被认定为国家级荔枝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钦北荔枝、浦北妃子笑荔枝、灵山荔枝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其中,灵山荔枝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钦北荔枝入选广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水果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钦州市巩固和壮大现有荔枝加工企业,扶持广西运亨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助力企业打造“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

目前,南宁市百亩以上规模化果场约占20%,其中种植柑橘5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和大户156家以上(沃柑133家),百亩以上企业火龙果有102家、香蕉有98家。全市水果加工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水果精深加工企业6家。为了做强龙头,南宁市制定《南宁市水果“十四五”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将全国前10~20名一二三产平台企业列入名录,跟进联络。目前已有广西和谊食品有限公司等水果加工企业落户南宁。

按照“引进、培育、壮大”的发展路线图,百色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引导果农入股企业、加入合作社,抱团统一生产经营,提高产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全市从事芒果生产经营的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2家、农民合作社202个,经营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3户、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超过3500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果农直接收购的芒果产品总额达14亿元。

联农带农创多赢

记者从广西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了解到,脱贫攻坚期间,水果产业在产业帮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超额完成了54个贫困县的水果发展任务,带动了30多万贫困户脱贫。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当前,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挥水果产业帮扶的重要作用,做大做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站长梁声记说。

“五金模式”实现多赢。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在隆安县创建了全区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目前基地种植面积5000多亩。公司建立了联农带农的“五金模式”,即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享股金,每年聘请固定工人300多户,公司5年累计为35个村提供集体收入690多万元。

在水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水果产业的帮扶作用得到全面发挥,种植、流通、加工、观光等多个环节都有贫困户和脱贫农户参与,龙头企业成为联农带农主要平台。初步估计,南宁市水果全产业链联农带农30万人以上。南宁市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粟继军介绍,龙头企业已经成为联农带农主要平台,南宁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在水果产业中增收致富,成就“甜蜜事业”,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结对参股带动方式带动村集体增收明显。在南宁市,金福公司吸纳2640万元,金穗公司吸纳近2000万元,龙穗公司吸纳近1000万元,武鸣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239.5万元,实现了公司有发展、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特色产业有规模的“四赢”局面。

百色市通过建设飞地产业园,解决易地搬迁户就业和增收问题。田阳区建设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为易地搬迁脱贫户解决工作岗位300个,年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百色还引导6000多户脱贫户向银行贷3万元至5万元政府贴息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参与示范区利益分享。此外,全市加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达1.3万人,其中为脱贫户提供约1800个工作岗位,参与务工的脱贫人员年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

融安县大胆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股份制、合作制、订单农业等联农带农机制。融安县重点探索了以电商龙头为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金桔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融安县通过广西融安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融安桔乡里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植户等吸纳进入融安金桔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成员以果园入股,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品牌共建、享受二次分红。目前,融安县通过产业联合体每年可为脱贫村创造40万元分红收入,带动脱贫户增收达900多万元。

(本版未署名图片均由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提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水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广西成为全国水果大省(区)。2018年以来,全区水果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2021年全区水果产量已达2798万吨,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吨。

水果产业是广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水果产业在广西种植业产值和农民经营性收入中占比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水果产值达到888.11亿元,占农业种植业产值的24.1%;农民人均水果收入3925.44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

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李钰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