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坚持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滇池入湖河道治理、滇池沿岸违规违建专项整治、市政道路及居民庭院小区清污分流改造提升、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企业节能减排、建筑施工渣土运输和工业废气排放等方面持续发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西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强区富民的重要方略,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常态长效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西山区持续治理入滇河道,实行“河长制”,强化雨污分流,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滇池。今年1—7月,已完成“一河一策”滚动修编、细化落实。经权威部门检测,盘龙江、大观河等4条河道水质综合评定达到ⅱ类,滇池草海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入滇河道实现水清、岸绿,再现“三春杨柳”的美景。
西山区将滇池沿岸违规违建专项整治作为保护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抓手,有条不紊完成一级保护区内观音山、晖湾等4个点位的拆违工作,草海片区业态调整和规模削减面积达到257.9万平方米,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西山区推动清污分流工作,着力推进二环内15条市政道路、59个庭院小区的清污分流改造提升,已完成二环外17.7平方千米、72个汇水单元的清污分流改造,累计新建雨水管6.82公里、污水管13.1公里,典型经验在云南省高原湖泊治理工作会上进行交流。
西山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生态系统治理。扎实开展第二轮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海口林场磷矿等5个点位、367亩的治理修复工作,剩余的云龙磷矿等38个点位已全部完成修复方案联审联批。深入推进环滇池生态绿道和湖滨湿地建设,7.64公里环滇绿道基本贯通,完成新河、王家堆等3874亩湿地新建和提升改善,环草海湖滨生态湿地全线闭合,生态涵养功能更加完善。
为推进“生态西山”建设,西山区实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已对51家重点规上企业开展现场核查评价,督促磷化工粗放问题整改,引导与促进企业绿色发展、集约化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点燃“绿色引擎”。
此外,西山区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在项目招引中拒绝引入会造成污染的项目,严格管理渣土运输、建筑施工和工业废气排放。严防大气污染,将扬尘治理、臭氧污染防控工作量化指标任务落实到人。今年1—7月,西山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空气优级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43天,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