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牛”势 兴“牛”业-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借“牛”势 兴“牛”业
——吉林农安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放大 缩小

农安县新农乡力家坨子村的谢国清家庭农场通讯员 孟杰摄

金秋时节,吉林农安处处涌动着新一轮肉牛产业发展热潮。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六城联动”为引领,对标和承接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长春市300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工程,农安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确定了“十四五”末稳定在100万头阶段的发展目标,并制定“13321”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农安蓄势快发,绘制出“11n11”肉牛养殖发展布局,重点打造1个城开农投龙头企业,突出发展1个特色产业小镇,培育规划n个肉牛养殖示范区,稳步建设100个千头肉牛养殖大村,统筹扶持1000个百头养殖大户。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吉林省农安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决心丝毫未减。农安县委书记李树国在全县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部署会上发出总动员:全县要以“一竿子到底”“直通车”的方式,贯彻落实到最基层,凝聚组织力量、干部力量、党员力量,全力推动肉牛产业提速跨越发展。今年,农安将目光锁定在百万头的“半数关卡”——50万头肉牛。截至8月末,全县肉牛饲养量36.6万头,肉牛养殖场(户)2.45万户。如今的农安,肉牛总量发展和种源质量提升双轮驱动,全产业链条培育和产业园区建设同向发力,不断升级的肉牛产业正一路高歌猛进。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产业园区拉动“牛经济”

清晨,在农安县巴吉垒镇,新兆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场的拌料车间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利用大型拌料机为肉牛准备“早餐”。随着全自动撒料车的轰鸣声,草料运到了设施齐全的牛舍里,一头头健硕的肉牛在自动饮水机旁畅饮后,便踱步到室外的散养区休息。实现开放式饲养、无抗养殖、无公害生产、无公害清洁的标准化科学饲养,只是农安发展肉牛产业的一个缩影。农安将肉牛产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构建龙头企业带动、政企联民互动、产业园区拉动等“十动”发展格局,将其打造成富县裕民的标志性工程。

去年,投资35.9亿元的国家级(城开农投)绿色循环肉牛产业示范园区落户巴吉垒镇,作为农安发展肉牛产业核心项目,园区覆盖全产业链条,规划建设肉牛养殖区、农作物种植区、配套净水厂及生活污水处理站等设施。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的65%,预计今年年内201栋舍全部建设完成,并投产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种源、养殖、深加工、科研、交易市场及冷链物流深度融合。

今年,农安县以大项目为牵引,重点建设产业园区。投资4.46亿元的长春市农牧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力争10月份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投资5.8亿元的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3.37亿元的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农畜产品园区项目,现已主体封闭;建成后将通过招商引进肉牛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业园区的拉动下,“牛经济”一路走红,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资金支持扩群提质

——产业政策引动“牛规模”

当清晨的阳光照在农安镇广兴店村,阵阵牛叫开启了村民们忙碌的一天。从几百头发展到4000余头,如今全村六成以上的农户都养殖肉牛。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这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村。

制定配套扶持政策,促进规模化养殖。在用足用好省市肉牛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农安打好政策“组合拳”,制定了《农安县2022年度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三条政策》,“真金白银”实现政策推动效应的最大化。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农安县先后召开肉牛产业金融保险对接会、推进会和调度会,6家保险公司、8家金融机构和1家担保机构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保险和金融扶持,采取“信用担保”“政银保担”等信贷服务模式,破解肉牛养殖融资难题。今年前7个月,当年放贷7.1亿元。

以“强牧贷”等多种金融产品为切入点,农安县肉牛办由专人负责对金融保险工作进行定期联络和调度。为什么敢于给肉牛养殖户推出专项贷款、保险?“政府出台肉牛养殖优惠政策,整村授信不断深入,肉牛保险‘零’风险,病死率持续降低……这些都是促使我们发放贷款的原因。”农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农安农商银行开办的“畜牧丰”贷款产品,有效解决了养殖户抵押担保缺失、活体抵押繁琐、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基本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发放到账。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组织助力构建“牛局面”

农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活动,下发了《关于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起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县直部门包保帮扶制度,实行村党组织“自主养”、与企业签约“合作养”等多种养殖模式。

在万金塔乡田家屯村,天昊合作社找到了快速发展肉牛产业的“金钥匙”。在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及资金扶持下,他们从散养变成了规模养殖,肉牛存栏量增加到100余头。按照标准化养殖模式,提升肉牛产业的竞争力,合作社与企业、消费者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搞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农安县以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焕发出小村庄的内生动力。

助推区域产业升级

——龙头企业带动“牛日子”

杨树林乡养殖户田国林从去年11月在城开农投集团认购了100头母牛,陆续产下96头小牛。城开农投集团通过“放母收犊”经营模式,建立联农带户肉牛养殖联合体,今年计划在农安县发放母牛1万余头。“我们提供的都是产牛率高、母性好的安格斯母牛。”城开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放母收犊”不仅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还有效促进了肉牛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以城开农投、新兆牧业、成恩牧业等龙头企业领航,农安加快养殖园区和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打造巴吉垒肉牛特色小镇,联动前岗、三盛玉、三岗等多个养殖示范区,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开启增收致富的“牛日子”。

“我们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增加肉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农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将进一步提高肉牛品种质量、肉牛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拓展活力品牌续力

——融合发展传动“牛智慧”

以巴吉垒产业集群的绿色产业园区为引领,引导城开农投等大型企业建立冷链物流网络,加强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餐饮连锁机构对接,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农安县加快打造肉牛品牌,发展连锁、直销、专柜等实体经营模式,促进线下销售;鼓励经营主体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建立特色畜产品网店,大力发展网上营销,健全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帮助企业和养殖场(户)化解生产经营风险。

围绕“秸秆变肉”工程,结合玉米种植面积大、秸秆产量高等要素,农安大力推广秸秆养牛新技术,实现秸秆过腹转化,稳步推进“粮改饲”,突出抓好饲草种植、收贮、利用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粮等加工技术,提高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

此外,农安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充分整合产品追溯、在线诊疗等服务功能,加快打造基于市场导向的第三方智慧畜牧综合服务系统,开发灵活多样的衍生服务。目前,农安县畜牧产业大数据中心、城开农投肉牛产业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中,安全、高效、系统的数字化信息体系,将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凯时kb官网登录的解决方案。

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孟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