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青海湖东岸的日月山,海拔4617米,古载“土石皆赤,夷曰赤岭”——这是中国农牧业分界线。山下的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因扼“唐蕃古道险塞”、据“丝绸辅道要冲”,为通往牧区门户,有“海藏咽喉”之称。
如今,这里政通人和、路网密布,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日月山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宣讲队:春播之际,他们走村串户,为农牧民讲解农资知识、种植养殖技术;盛夏来临,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广袤草原,为农牧民带去增产增收、优繁优育致富法宝;秋收时节,他们扎进抢收一线、牧场畜棚,给农牧民宣讲“三农”政策;冬季来临,他们顶风冒雪,在农户炕头、牧民草场,宣讲惠民举措、谋划来年发展……这就是2022年共组织开展150多场宣讲、受益群众达1万多人的日月藏族乡“赤岭宣讲队”。
1月11日,虽然寒风呼啸,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宣讲在兔尔台村“星空露营基地”的帐篷里热火朝天展开。老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回村青年,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帐篷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兔尔台村虽然是个小村,现在有不少能人和回乡青年,他们十分关注村子发展,盼望大家富裕。我虽然到乡政府工作只有两年时间,但他们经常来乡政府跟我诉说个人及村子的发展愿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就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村振兴发展,在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集思广益,大家谈谈想法……”作为主讲人,日月乡乡长刘海鹬亲切简短的话语,拉开了宣讲主题。
视频:日月藏族乡乡长刘海鹬进行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
兔尔台村是日月山脚下的小山村。距湟源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农牧民90户314人,藏族人口占比达到95%。2022年,村两委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绿化村庄,清理垃圾死角,拓宽油化道路5公里,安装道路亮化50盏,治理“脏、乱、差”、私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党支部书记吴跃成说:“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我村牦牛和藏羊养殖业逐年增加,2022年出栏牦牛达200多头,藏羊达300多只,人均收入达一万元以上。多年来,一直依托日月山景区和草场资源,辐射带动各家各户从事商贸旅游服务业、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我认为,依托县、乡旅游发展规划和日月山景区的品牌升级,全村今后要进一步调整收入结构,把旅游服务作为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有着近二十多年旅游服务经验的兔尔台村民,借助村界内的日月山品牌景区,是全县最早尝到“旅游甜头”的村子。
“当年日月山景区红火时,不少村民每天给游客骑马、骑白牦牛、抱小羊羔的拍照服务收入就能达到上百上千元,更不要说卖旅游纪念品的收入啦。”村民杨贵林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养殖大户,杨贵林目前牦牛存栏100多头,2022年销售牦牛近20头,收入十多万元。听了宣讲后,他坚定了发展畜牧养殖的信心。“虽然旅游服务是个增收方向,而我的专长还是在养殖。今年我要拿出40万元增加投资,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全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视频: 日月藏族乡人大主席马秀英对“赤岭宣讲队”2022以来的宣讲予以充分肯定
在探讨和议论中,大家明确了全村“稳定种养殖,拓展旅游服务”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吴跃成的打算是:村“两委会”要走一条“旅游服务 养殖 特色种植”的新型发展之路。具体来讲就是继续加大与日月山4a级景区的合作,拓宽村民就业门路。加大对兔尔台村“星空露营基地”、村庄民宿、藏式餐饮、户外拓展训练、民族文化及娱乐等引流,延伸旅游服务链条。其次,以村集体一万亩草场为基地,投资近50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养殖场一座,达到存栏牦牛800头、藏羊900只的规模。此外,还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稳粮、增油、扩蔬”,积极引进优良大葱品种,打出几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牌,持续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日月乡有湟源县的“南大门”之称,青藏公路(109国道)、扎倒高速穿乡而过,环青海湖黄金旅游线贯穿全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乡村旅游成为近年发展重点。
视频:日月藏族乡兔尔台村党支部书记吴跃成对今后全村的发展充满信心
刘海鹬说,今年全乡将实施“文化 ”“旅游 ”“农业 ”战略,兔尔台村的发展将纳入全乡正在积极推进的特色小镇建设计划中,实现乡域景区由“点”成“面”转换。在做好乡村振兴文章中,要让兔尔台村的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落实、见效,全面打造“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在争取落实的“牦牛强镇”项目上,让兔尔台村也参与进来,现代化农牧业早日在全乡落地生根。
“听了报告,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吴跃成是大学生,年轻、有担当,我们跟着他创业就要让村民们早日富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我们青年人要冲在前。”27岁靳生贵作为一代新型农牧民,充满了自信。
大家走出帐篷时,冬日的暖阳照耀草原,远处几缕炊烟带着奶茶的浓香飘散开来。在日月山的怀抱中兔尔台村静谧、祥和,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记者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