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日子“牛”起来-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红火日子“牛”起来

“我自己家有10多亩地,又承包了将近14亩,种玉米、水稻,靠这些地辛苦一年也就收入2万来块钱,养牛可不一样了,昨天刚出栏4头牛,卖了13万多块钱,比种地一年挣的钱还多嘞,种地、养牛两不误,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李家营子村养牛户耿逍刚说。

耿逍刚已有近30年的养牛经历,由最初的5头牛发展到现在常年存栏数不低于65头,养殖的牛由过去的普通品种、本地品种到今天全部改良为西门塔尔牛,算得上是古鲁板蒿镇尝到牛产业“甜头”的第一批养殖户,见证了全镇牛产业从品种到技术、从质量到效益实现质的飞跃全过程。

小规模大群体

古鲁板蒿镇积极落实敖汉旗委旗政府肉牛、小米、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结合本镇自然资源优势和肉牛养殖基础,将肉牛产业作为促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引领,建设小区培育大户,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肉牛存栏3.25万头,肉牛养殖户1400户,其中肉牛存栏20头以下的1075户,存栏20头-50头的270户,存栏50头-100头的40户,存栏100头以上的15户。

“2017年,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犊牛和养牛技术,社员养殖的头数都在30头以上,每头牛纯利润保守着说也得4500元至5500元,看我们挣钱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也跟着一起开始养牛了,等李家营子肉牛养殖小区建好了,还可扩大规模呢。”盘算着养牛的收入和前景,耿逍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培育大户建设小区

古鲁板蒿镇通过“合作社+养殖户”的养殖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养牛户成本、化解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不断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养牛的队伍中,从小规模养殖开始做起,壮大养殖队伍,使养殖户获得更高、更稳定的经营效益。在此良好的养殖基础之上,拓宽发展思路,以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为重点,“培育大户、建设小区”为抓手,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引导小规模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发展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不仅为全镇农户科学养畜、规模养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集群效应,同时集中连片饲养,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人畜分离,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控制,降低管理成本,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全镇建设肉牛户外养殖场3处,户外养殖小区4处,肉牛专业村4个。

龙头带动农户受益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狠抓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丘沙牧野农牧有限公司,在东哈拉勿苏村平顶山下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占地247亩。该基地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00万元,建设棚圈21栋32928平方米、饲草料库3栋6080平方米、粪污处理污化池1处2000立方米,饲养规模可达5000头。目前,养殖区已进入饲养阶段,现存栏育肥牛800余头。2022年,计划引进优质西门塔尔基础母牛1500头,新建6万吨饲草料加工厂一处。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在订单养殖、代管服务、技术提供、投母还犊、草料供应、带动用工等方面进一步紧固与本村养殖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并将加快产业育、繁、养、销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带动百姓“环环生金”

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古鲁板蒿镇借助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建立“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提升肉牛养殖质量和效益,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真正实现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到“十四五”期末,古鲁板蒿镇肉牛存栏达到8万头以上,养牛户数达3200户以上,实现人均2头牛的目标。(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胡晓辉 邹心蕊)

编辑:李旭晨
责任编辑:杨玉
阅读量87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