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字当头”,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让企业活下来,并且能够越活越好;坚持“稳中求进”,用好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关键抓手,让企业振作起来,并且能够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山西省发布《山西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山西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重点把握落实细化国家18条政策、结合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强化政策创新等三个方面,聚焦稳市场、惠民生、促消费,从财税政策、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消费、资源要素、政策保障等六个方面,共提出70条相关政策。《若干措施》针对服务业行业面临的特定困难,积极回应市场主体的呼吁和关切,切实缓解服务业市场主体成本压力,提出了三个方面、61条切实可行的好政策,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山西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稳定向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今年1-4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增速达到10.9%,增速比全国快6.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圆满完成“开门稳”目标任务。但与此同时,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叠加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山西省工业运行仍然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肇伟,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稳市场、惠民生、促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山西目前面临着工业结构不优、投资意愿减弱、上游原料成本上涨、用工难需求弱等现实问题,且受疫情影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还需克服货运物流不畅、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已经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特别是今年山西省gdp增速目标为6.5%左右,其中工业增速需达到5.5%,这算是一个不低的目标,特别在去年基数较高、传统产业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在谈到山西把服务业发展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时,李肇伟说:服务业是吸纳就业、促进消费和保住市场主体的关键,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全国来看,“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在国内经济总量中占比超50%,就业人数占比近50%,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近50%。从山西省来看,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总量达到万亿元以上;市场主体数量达27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85.6%;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有效发挥了吸纳就业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会上,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级巡视员贺德孝,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李渊,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曹增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刘丽欣分别从不同领域解读了山西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的详细政策措施。(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