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市西三镇:“强村公司”铺就农民“振兴路”-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云南弥勒市西三镇:“强村公司”铺就农民“振兴路”

“可邑村通过公司化运作,把森林覆盖率达85%、阿细跳月民族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家门口创业、就业,全村在‘公司’中就业的村民达300余人,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30多家,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600元发展到现在的18000元。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接触外来游客多了,抱团闯市场的能力更强了。”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曾虎龙说。

边疆民族地区的村民如何迈向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深化“自我造血”功能?时下,西三镇通过探索“强村公司”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方式,力助村民“抱团发展”,以“资产租赁型 物业管理型”发展模式,纵深推进产业生态重构、城乡能级提升、共融共富提质。

在西三镇花口、马龙、蚂蚁3个村成立村集体公司,与镇政府、弥勒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形成劳务合作关系,为村民提供市场管理、安保等服务岗位,通过劳务服务、资产租赁实现村集体增收,带动村民就业创业。目前,全年固定用工达400余人、临时用工达2800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达30余万元,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30余家。

西三镇蚂蚁村以经营物业、绿化、保洁、游览景区管理及农副产品销售为主,成立了弥勒市山咔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实行党组织劳务合作模式,推进就业致富组织化,变人力优势为发展优势。鼓励村中致富带头人、党员入股加入公司,成为股东,形成“党总支 村级劳务合作组织 劳动力”就业模式,通过承接劳务项目、组织务工、提供就业服务等方式,带动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我在村里做导游工作,公司有培训、就业等帮助,让我实现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有了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蚂蚁村可邑小组村民、导游赵建梅说。

村公司于2021年4月与城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村民为可邑小镇景区提供讲解、表演、安保、绿化、保洁、售票、观光车驾驶、餐饮、酒店客房等劳务服务。重点扶持以餐饮、住宿、文化产品为主的旅游延伸产业,培训出从事种植、养殖、运输的党员致富带头人20余户,土专家人才50余名,民族刺绣、乐器制作技术能手40余人,创建刺绣微型企业1个,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农家乐、传统民族服饰、民族乐器制作等第三产业30余户,实现“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

村公司还整合了全村的“三资”资产,变“老房”为客房、农家乐等,不断拓展农民的增收致富路。把阿细文化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引进云帆酒店管理公司、阿细蜜源等10余家中小型商家入驻;开发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小三弦、刺绣、挂包、银器饰品等彝族风情旅游系列商品及阿细骨头参、核桃、蜂蜜等特色旅游农特商品,带动61户村民发展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作;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依托当地土蜂蜜、核桃等农特产品物产丰富的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包装策划一批以彝家老腊肉、油鸡棕、腊肉、土鸡蛋、核桃等为主的农特产品。

同时,公司领导积极组织职工开展草编、竹编、刺绣等旅游产品制作,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全镇转移劳动力500余人。2021年实现蚂蚁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可邑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36.5万元。

西三镇花口村通过成立了弥勒市绿保物业管理公司,紧扣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实行“公司 农户”市场化保洁。积极协调建设金锣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管道3.5公里;投资97.5万元,对村庄52户房屋外立面和风貌进行统一修缮,保留村庄内的原生景观,减少不和谐因素。

花口村的弥勒市绿保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以“乡村 景区”组合方式;“党支部 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弥勒市景山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溪谷里田园综合体,带动10余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手工制作等休闲旅游业态,有效解决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问题,村集体每年可获取劳务中介收益约30万元。

西三镇的马龙村,结合全村富余劳动力优势,成立了弥勒浩瑞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 公司 劳动力”模式,以承接劳务项目、组织务工、提供就业服务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市场管护、保洁、保安、绿化等各类服务岗位100余个,充分发挥村民的特长和优势,每年在务工方面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实现用工就业双推进,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经济基础。(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段刘群 赵树龙)


编辑:王雪儿
责任编辑:徐清子
阅读量91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