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记者从海南“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乡村振兴专场发布会获悉,海南将打造全国热带现代农业基地,重点打造六大热带农业“特色名片”,推进四大发展方向。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新闻发言人黄正恩介绍,近年来,“五基地一区”建设深入推进,“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三棵树”经济稳步发展,热带水果面积产量双升,渔业加速转型升级,加快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粮食和天然橡胶干胶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300.67亿元,比2017年增长30.95%,年均增速3.36%。
打造六大热带农业“特色名片”
一是打造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划定了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建成乐东黎族自治县抱孔洋、陵水黎族自治县安马洋配套服务区。二是打造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冬季瓜菜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00万亩,产量450万吨,产值200亿元左右,供应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三是打造热带水果生产基地。2021年海南热带水果面积达268万亩、产量352万吨,产值165亿元。四是打造热带作物生产基地。2021年热带经济作物面积1062万亩,产量66.77万吨、产值273亿元。五是打造现代渔业生产基地。全省建设深海网箱突破12000口,全国排名第二;建成海洋牧场5个,在建海洋牧场2个。六是打造特色畜禽生产基地。2019、2020、2021三年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为:785亿元、842.89亿元、962.04亿元,增速为3.1%、4.1%、14.1%,分别高于传统农业(2.7%、2.1%、4.1%)0.4、2、10个百分点,为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推进四大发展方向
一是推进特色化发展。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依托热科院、省农科院和琼海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项目,引进筛选世界同纬度优质果蔬品种,重点培育燕窝果、榴莲蜜、咖啡、胡椒等特色产业,做足“季节差、名特优、绿色有机”文章。持续推进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培育现代渔业产业园,落地一批工厂化集约养殖、深远海智能养殖、立体生态养殖项目。
二是推进规模化发展。指导推动文昌、万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抓紧出台省级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创建方案,鼓励市县创建市县级园区,形成国家、省级、市县梯次推进格局。在抓好天然橡胶、文昌鸡、芒果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上,谋划打造冬季瓜菜产业集群和一批产业强镇。支持琼中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三是推进品牌化发展。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整合塑造荔枝、芒果、咖啡、火龙果等区域公共品牌,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编制海南品牌农业发展规划,以五指山大叶茶为重点,打造海南茶叶品牌。
四是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一方面,推动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秸秆槟榔“两严禁一推进”、赤田水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双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田间清洁6大专项行动,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另一方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大力发展共享农庄、休闲农业、休闲渔业、乡村旅游和主题民宿,推进生态产业化。(记者 林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