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戏曲资源保护利用 促进戏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山西两会委员之声
提高戏曲资源保护利用 促进戏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召开。会上,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传媒学院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主任白燕升对山西提高戏曲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戏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以及充分发挥戏曲大省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出建议。

山西积极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是戏曲大省,现存剧种数量全国第一,拥有38个剧种。获梅花奖的演员人次全国第一,共有46位演员50次获得该奖项。戏曲文物资源全国第一,遗存有2800座古戏台和大量戏曲题壁、戏曲壁画、戏曲碑刻。但在具体工作中,相比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历史文化,山西对戏曲资源的保护利用不足,戏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程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戏曲大省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在戏曲文物保护、修缮、研究、展示等方面的投入不够,散落于偏远村落的古戏台存在自然风化坍塌和人为损毁的风险;对戏曲文化资源的挖掘、激活不够,对经典剧目和戏曲典故的传播形式较为单一,未能有效发挥其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助推旅游产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白燕升建议:

要鼓励扶持各地打造文旅融合的戏曲活动品牌。山西许多戏曲经典剧目和戏曲典故都与当地名胜古迹紧密相关,如藏山和《赵氏孤儿》、普救寺和《西厢记》、雁门关和《杨家将》、洪洞和《苏三起解》、解州关帝庙与关公戏等。

要鼓励扶持有条件的城市,参考《戏聚高平》《戏聚长治》的经验,结合当地戏曲和各类文旅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不同主题的戏曲活动品牌。如,将作为关公故里的运城打造成“全国‘关公戏’青年演员擂台赛”;将吕梁和忻州利用民间流传广泛的杨家将故事,打造成“全国‘杨家将戏’青年演员擂台赛”。通过“戏曲 文旅 直播”的方式,集中对外展示当地包括戏曲在内的各项文旅资源,以戏为媒,聚集人气,带动流量,带火旅游,全方位推介当地名胜古迹、戏曲文化、非遗、美食、文创,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要鼓励扶持戏曲院团与景区合作驻场演出。沉浸式演出、环境戏剧已成为国内各大景区的潮流,如山西的《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成功案例。相比投资大、成本高的演出,戏曲演出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观赏度高,投入成本低,实施难度小。

要鼓励扶持相关景区与戏曲院团合作开展驻场演出。演出内容既可以是与该景区相关的传统折子戏经典,也可以是量身打造的小剧场戏曲,还可以推出实景戏曲“剧本杀”,打造既可以丰富游客体验,又可以拓展戏曲传播阵地,传播山西戏曲文化。

要鼓励扶持戏曲文旅短视频创作。短视频是当下新兴的文旅传播的有力途径,无论是此前的《唐宫夜宴》,还是近期火爆的哈尔滨冰雪游,都离不开短视频的推动助力。1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凸显了文旅短视频的巨大潜力。相关地区文旅部门应结合当地戏曲文物资源和文化典故,发掘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策划创作一批戏曲文旅短视频,力求形成规模效应和长期效应。(记者 席兆平

编辑:王雪儿
责任编辑:徐清子
阅读量935
网站地图